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7期   作者:陆燕
[导读] 阅读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这就需要相关的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名著导读的理念代入教学过程中,名著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让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能得到充分提升。
        陆燕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第一实验小学  235025
        摘要:阅读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这就需要相关的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名著导读的理念代入教学过程中,名著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让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能得到充分提升。本文主要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名著导读;教学探究
引言
        随着教材的逐步推进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根据改革的理念进行相应的教学。在小学的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在逐渐增长,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当中,教师没有重视转变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把大纲要求的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述,不能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这样的模式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完善,因此需要课堂做出相应的改变。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针对以往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对于阅读这一理念的认知不够,重视程度也就相对而言不高,课堂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大纲的要求而进行的。学生在课堂当中不能产生自己的思考,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师的讲述来理解文章,为了考试而学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把考试要求的内容直接地为学生进行讲解,把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这样长此以往的教学,就会造成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学习产生依赖性,不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导致他们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并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对于阅读不能进行积极引导,这就会造成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从而造成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不到有效的完善。
二、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阅读的名著书目大多是根据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和教师的筛选所推荐的,期望通过名著的阅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是在为学生推荐名著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理解认知水平,忽视选择合适名著版本的把握。针对小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当前市场上的名著出版物有很多种,比如一本书就有注音版、解析版多种版本。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挑选出适合的名著出版物,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集中注意力时间有限,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在学校和家庭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在方便学生能够通过新技术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也为学生增加了更多分散学习注意力的诱惑点,教师与家长如果不重视营造阅读氛围,学生就很难在课堂和课下主动阅读,使学生难以有效完成拓展阅读和积累语言信息的过程。在名著教学方式上,部分教师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在课堂上注重强调阅读方法,课下更多的是把学生阅读名著当成作业进行布置,没有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导致学生缺少欣赏文学作品的乐趣,与书中内容难以产生共鸣,最终导致缺乏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名著教学策略探究
(一)为学生制定详细的计划
        名著阅读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阅读工作。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是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意识弱的现象。为了确保学生的名著阅读质量,教师就可以依据学情,为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让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名著阅读,促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计划的完成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体验到阅读学习的乐趣,以此确保名著导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有效落实。

例如,《草船借箭》教学时,这篇文章取自于名著《三国演义》,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去了解这本名著作品,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对《三国演义》进行阅读,并且给学生制定符合他们阅读水平的阅读计划。如,对于阅读水平较低层次的学生,教师每个星期可以让他们阅读五个章节,对于阅读水平较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地为他们增加阅读量。除了给学生制定相对详细的阅读计划以外,教师还一定要抽出时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名著阅读得到落实。通过为学生制定相对详细的名著阅读计划,可以保护学生参与名著阅读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名著阅读任务,确保名著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有条不紊地落实,以此有效推动小学语文阅读的高效开展。
(二)基于学生立场,导之有趣
        在名著导读中,导是关键,而导的过程必须立足于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从尊重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指导学生阅读。大多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关系复杂,故事内容较为深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生僻字词也较多,这些都是学生阅读名著的障碍。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名著阅读的趣味性。具体而言,笔者认为要重点把握如下几点:一是荐书,选择经典名著。统编版教材中编排了不少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经典名著,如《〈史记〉·将相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些名篇佳作为学生走进名著打开了一扇窗口,也为教师开展经典名著导读提供了便利条件。除教材本身涉及的名著外,我们也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适当推荐一些名著,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实行“学生自主推荐+教师推荐”模式,以共推的形式丰富名著类型,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阅读计划,以确定最切合实际情况的经典阅读书目。二是共读,同享经典魅力。痴迷漫画、卡通书,不爱读名著是由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所决定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语文教师应当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和学生共读经典名著,如和学生一起讨论名著中有趣的故事情节,探讨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此外,也可以组建课外名著阅读小组,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同伴互助、共同进步。当然,还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名著,家长参与度高一点,孩子的兴趣也会浓厚一些。“你看手机,孩子看书”显然不现实,亲子共读共享经典,才能真正带动孩子阅读。三是观影,走进经典原著。小学生喜欢形象直观的图片、视频,教师则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影视屏幕中的经典名著再现课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名著,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虽然小学生具备一定阅读基础,但是如果教师只是一味机械式的带领他们进行名著作品的阅读,那么必定会逐渐消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无法确保学生阅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了让学生能够始终以积极的状态进行名著阅读,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名著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浓厚的名著阅读氛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名著阅读的乐趣,以此保证名著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长久发展。
结束语
        总之,科学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名著教学活动,为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创造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提高语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名著当中凝练的语言,巧妙的情节,精彩的故事,深刻的含义让学生从中汲取了丰富文学营养,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白忠明,潘忠.试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181-187.
[2]蒋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20(5):575-578.
[3]袁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5).
[4]宋兆刚.亲近文学名著,提高人文素养——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文学名著的指导[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8).
[5]崔玲.基于研学后教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谈——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为例[J].求学,20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