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7期   作者:李方焱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科成绩也并不能够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科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应该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
        李方焱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实验小学新天地分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科成绩也并不能够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科素养、提升综合能力应该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因此,各个学科都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之下进行教学方向的改革和教学方向的调整。就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而言,数学学科一直贯穿着学生整个学习阶段,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小学阶段结合班级学情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学科思维培养,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寻求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意义巨大。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积极性;有效方法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生活经验不足,对于事物的发展还不具备完善的认知能力,很容易受到错误的引导,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把握此时的教育时机,用创新的理念和策略完善课堂,全面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具备参与课堂的主动学习意识,在提升个人学科能力的同时,融入到班级大环境当中强化自身学科思维,促进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出几点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现状
        想要促进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效率提升,首先要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全面分析,结合存在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科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意识还不强烈,并不能够体会到学好数学知识对其生活和发展的巨大影响,感受不到学科知识的学以致用,这样的现象使得数学教学得不到应有的成果和收获,学生由于主观意识的缺乏,很难在整节课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感受不到知识的趣味性。并且,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单一,常常沿用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将知识点进行生硬地灌输和讲解,学生在本就缺乏学习主动意识的情况下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班级的整体学情,有效的策略能够严格依据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模式,使其能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价值,从而在自身兴趣的引导之下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避免填鸭式教学限制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最后,数学课堂还缺乏有效的互动环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将学生的思维培养作为教学主导,这样的思维并不仅限于解题思维,更是指学生的探究思维、合作思维等等,加强互动引导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意识还不完善,正处于强化学习意识,培养学科兴趣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正确指引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价值,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教学的重要性,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积极培养学生健全的学科精神和探究意识,全面发展抽象思维。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学习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的良好学科品质更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更深层次的发展带来指引。
        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等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其这种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呈现的明显分层情况,教师更应该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要位置,使其认识到不同层次的学习情况有不同的提升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完善个人学科能力的关键,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探索,是优化课堂质量、消除学生抵触心理的最佳方式,这样的学科积极性不但在教学方面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技能,更使得他们在生活中也能积极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具备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心理,在素养提升和能力完善的双向发展轨道上不断前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课堂的教学主体并不明确,教师常常沿用着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将数学理论知识进行生硬地灌输,这样的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使得学生无法感知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和抵触心理,因此,想要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理念,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其身心发展需求用于开展教学的方向指引,带领他们深入到数学学科内部,在感受到学科知识趣味性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设定课前预习环节使其对复杂的内容提前掌握,在正式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保证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
        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三年级《混合运算》一课的学习时,本节课主要通过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展开教学,带领学生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能够结合这样的运算法则处理实际问题。这部分教学是在基础运算之上的拓展和延伸,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进行知识讲解学生会无法感知到过渡的过程,因此设定课前预习环节十分必要,通过课前预习任务探究,使其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掌握,对尚不明确的地方也能及时标注,便于课上重点关注,这样的预习环节不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激发他们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热情,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天性散漫,此时的年龄阶段正是贪玩好动的时期,容易被身边的趣味因素吸引,在课上出现走神的情况,限制自身的能力发展。同时数学科目对于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等要求较高,内容更加抽象,涉及到的概念较为复杂,如果缺乏争取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内容,限制思维创新。因此,在此实际情况之下想要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意识的提升,还应该创设课堂情境,融入趣味性元素在各个环节当中,带领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之下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三年级《千克、克、吨》一课的学习时,本节课主要通过带领学生认识千克、克、吨几个重量单位,帮助他们明确数学概念,知道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对于这些重量单位还没有清晰的概念认知,教师可以创设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借助相应的工具进行实际物体重量测量,理解“克、千克”的数学概念,并举例实际理解“吨”这一单位,完成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2]。
        (三)完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参与热情
        在进行实际的数学教学时还应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细腻敏感,十分看重他人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尤其是教师的评价对其而言十分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素养的过程中,还应该完善评价机制,对他们的表现及时肯定或者纠正,帮助他们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更好地发展,从而逐渐具备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主动配合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三年级《乘法》一课的学习时,有关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律在之前学生已经有所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主要是对其进行延伸拓展,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简单的运算习题,帮助大家回忆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对于他们的回答要进行准确的评价,使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不再产生畏难情绪,鼓励其在争取的道路上逐步前进[3]。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多种实践途径,良好的数学思维是学生能够更好应对学习和挑战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积极探究,在今后的课堂当中寻求更多创新策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全面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旗林. 有效课堂 重在兴趣——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9):129-130.
        [2]唐春喜. 试论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71.
        [3]李海霞.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 科技资讯,2020,18(16):242+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