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职历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7期   作者:侯晨
[导读] 中华历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加强历史教育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侯晨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
        摘要:
        中华历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加强历史教育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课程标准,增设了历史课程,这就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华历史教育的重视。本文就提升中职历史课程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历史课程;教育;
1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其实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课堂教学有效性一个标准的定义。一部分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投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成果,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教育工作者适当引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培养,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遵守教学要求的基本条件下,尽可能地通过更短的时间来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效果,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归根到中职历史课堂教学上来说,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结合当下教育行业发展特点,对学生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们在全面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更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切实推进教学效益最大化。
        素质教育的推动和实施,不能像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样,以额外补课为理由而占用学生课外休息时间是非常不可取的,教师们应当更加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时间,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引导学生们学好专业课程。以往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通过讲解课本知识来要求同学们记住,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其实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进来,调动不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并且有一部分教师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关注到真正的学习内容。由此可见,增强课堂教学方式多样性是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2中职学校开设历史课程的意义
2.1为中职学生坚定自信提供内在动力
        与高中教育相比,中职教育更注重应用性。与高中相比,高职学生在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方面则稍显不足,因此部分中职学生中出现了自卑心理。其实,专业分工不同不应成为学生成长中的障碍,笔者认为中国历史传统中蕴含着的“经世致用”思想可以破除这个难题,正好可以给这些学生提供自信。
        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一代又一代读书人,他们秉承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在盛世清明之时坚定信念、积极报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乱世混浊不清时仍然渴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尤其是在明末清初之后,不少读书人“矫明人之空疏,而济之以实学”。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就是这一思想的倡导者和践行者。顾炎武所著《日知录》等著作多是在“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与此同时,传统社会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则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工商皆本”的理论。
        当代的职业院校目标是培养能够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大国工匠。在新时代培养实现中国梦的大国工匠,首先就要破除落后的“学历万能论”,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大学生感到光荣和自豪,使职业院校学生在经世致用思想的指引下,成为具有社会使命感的“大国工匠”,成为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新时代青年。


2.2为中职学生坚定理想提供思想源泉
        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舍生取义、公而忘私的人。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变法图强的王安石、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的文天祥等先辈们,无不为了自己的心中理想而不计个人得失。近代以来,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守四行等无数革命先烈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的引领下取得了革命战争和和平建设的一个又一个成就。这些前辈们的英雄事迹,无一不是学生的学习楷模。
2.3为中职学生坚定立场提供思想后盾
        从中国人民举起反抗的大旗的时候,反华势力从来就没有过放弃对中国人民的奴役幻想。新中国成立之后,西方势力把中国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大对手,企图通过“和平演变”的策略使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高校显得尤其紧张。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标志,如果放弃了历史传统,中华民族也就等于是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这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们所不愿看到的。高职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下,能够对西方所宣扬的所谓“民主”“自由”“宪政”等有清晰理性的认识,能够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以理智的方式理解只有中华民族自己
3提高中职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探讨
3.1加强历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历史教师是历史课程的主导力量,决定着课堂能否顺利达成目标。中职学校应当利用本校本地优势组建质量较高的历史教师师资队伍,如采取专门教师引进或招聘、已有教师专门培训等方式提高本校教师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定期请历史文化名家到校举办讲座,在全校营造热爱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氛围。
3.2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课程知识之间通常会存在一些共性,加之历史事件繁多、记忆量大,且易混淆,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们对该课程失去兴趣和信心。基于此,历史老师们应当提前准备,理清时间脉络和事件线索,整合教学资源,重点标记重点难点知识,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重点,构建清晰的事件体系。比如教师们在讲授历史上的著名战役时,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首先帮助学生搭建一个大而空的结构体系,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们自行填充,加深记忆。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应当注重课时与专题单元之间的资源整合,准确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框架。比如在学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整理相关企业发展历程资料这样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实际参与到历史发展进程中来。
3.3有效运用教学情境,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要运用教学情境进行历史知识点的渗透。情境教学的成功与运用需要通过真实案例体现,而不只是简单的定义。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有些国家参与了,有些国家参与不上。对于参加的这些国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扮演一个国家。因为这些国家都有一定的本国特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获胜国和落败国会有不一样的展现。通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过后,模拟获胜国和落败之间的状态对比,学生们就能够理解到在战争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能展现出来的现状。运用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仅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情境教学方法适应的范围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必要时,也可以采用传统说教式的方式,只要是能够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4结语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本校实际,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青年学生中得到传承,同时也对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造就一批大国工匠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傅玉璋.明清史学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史[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王锡钧.中职学校加强学生工匠精神教育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