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教育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7期   作者:麦丽开努尔·吾布力
[导读] 地理这一科目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麦丽开努尔·吾布力
        新疆阿图什市第一中学    845350
        摘要:地理这一科目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地理也是高考的科目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时,往往都是以学生的地理成绩为教学目标,知识的讲解也大多都是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地理教师往往不够重视对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直接将课堂上讲解的重点知识进行背诵,这也导致学生学习到理科知识之后不会灵活的运用。想要改变学生的这一状态,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就需要地理教师在讲解课程时注重人地协调观的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综合素养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环境问题也变得越发严重,这就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进而也对学生的教育情况越来越重视。人地协调观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中特别重视的教学目标之一。当前,每个国家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想要使国家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人们的人地协调意识,进而才可以提高国民素质,这也是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观念的必然要求。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国家想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让人们意识到生态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想要改变当前的环境问题,就需要人们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很多成年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已经形成,小部分人生态环保意识可能会高一些,大部分人的生态环保意识都是比较弱的,对环保基本没有什么概念可言[1]。所以,想要提高国民环境保护的意识,首先就需要从学生入手,通过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让学生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去影响身边人,提高身边人的环保意识,进而,产生蝴蝶效应,促进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也是我国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这对我国未来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存在的问题
        地理这一科目本身就是和人们的生活相关的,但是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都停留在原始阶段,人们永远也意识不到自己生活中的小习惯,会给人类生活的地球环境带来多大的危害。不论在人们的意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有一种我这么做能给环境问题造成什么危害,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人们总是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真正给环境问题带来危害永远都是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焦化厂、石油化工厂和有大型锅炉的工厂等,一些污染问题严重的轻工业和重工业才是导致出现环境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不仅是学生和学生家长有这种错误的认知,部分地理教师也会有这方面的错误认知。地理教师本身作为地理知识的传播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缺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就认识不到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也会使人地协调观的教育水平得不到提升,更加不能让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致使学生的环保意识薄弱,这也和我国新课改的要求完全不符。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人地协调观的教育的方法
(一)提高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的意识
        想要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首先就需要提高教师的人地协调观的意识和重视,教师是直接传授学生的人,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人。在高考的压力下,不仅学生学习任务重,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最重的,这导致地理教师在讲解地理课程时,往往忽视对学生人地协调意识的培养,这也是教师自身人地协调意识不够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教师要将人地协调观和自身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人地协调观念融入生活,才可以将人地协调观念牢记于心,在生活中和教学中时时刻刻都体现出自己的人地协调观。这样在教师给学生讲课时,才能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2]。
(二)提高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的教育水平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程讲解时,可以对学生提出具有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学习中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这样帮助学生提高了人地协调观念的意识。
        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师讲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一下我们生活用水是来自哪里,用过的水将流向哪里。在学生讨论问题时,讲解本章节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在知识点讲解时深入当前水资源的现状,和水污染的严重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即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也让学生认识到了人地关系的紧张,进而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方法也变得多样化。如像多媒体教学、实物模型演变教学、微课堂等,都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3]。
        例如,在教师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时加入课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影视视频,比如《海洋奇缘》,影视视频是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也是学生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手段之一,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影视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不仅可以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多彩,也更加的富有感染力。学生通过观看影视视频,加深了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印象,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使学生了解到海洋污染的情况,进而使学生知道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四)高中地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人地关系不能只限于课堂理论知识讲解,还需要让学生通过自身实际经历来强化,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给学生渗透人地关系时,也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时间活动,让学生切身认识到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现代旅游》时,就可以带学生到当地的旅游景点进行调查,让学生去寻找附近有哪些生态问题,思考这些生态问题时怎么形成的,要怎么去解决这些生态问题等。让学生从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人地关系的处理方式。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地关系的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了高中地理知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楼高江. 人地协调观指向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1(9):155-156.
[2]王衡.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思考[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10.
[3]刘俊卿.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中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研究[J]. 文渊(中学版),2019(9):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