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敬锋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市 215000
摘 要:“三教”改革持续推进建设之时,高职院校众多专业迎来良好发展契机。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也亟需推进变革,实现创新发展。 于此背景下,笔者拟将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专业群,集聚校企合作培养系统、多元模块平台系统、开放信息资源系统在内。随后,针对课程专业群提出赋予基础保障:打造专业师资队伍;赋予核心保障:建设实训基地。如此,期望推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现创新发展。
关键词:“三教”改革;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
2019年4月,中国教育部及财政部协同研究并制定《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件提出,为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中央政府将集聚教育资源,推动现有高职院校进行改革,进而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对标国际水准的高职专业群。在此顶层设计助力之下,高等职业院校面临大好发展机遇、良好建设契机。所谓专业群,即是依据产业链条及市场岗位对应的基本原则,遴选某个专业抑或几个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继而选取与该核心专业相近、关联的专业,共同组成学科集合[1]。恰逢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如火如荼,教师、教材、教法的优化调整已经趋向成熟发展。然而,如何在中国教师“三教”改革的背景之下,推进专业群的构建,也成为学术研究要点。其中,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高职重点专业、国家行业需求,如何在“三教”改革背景下推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创新,也成为当前研究难点。
一、专业群职业面向分析
探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创新建构,势必需要明晰专业群建设的职业面向[2]。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选择来看,一般学生多数在就业后选择在建筑企业或相关事业单位就职,从事工程监理、建筑施工、建筑设计、工程造价各类工作。在这其中,项目施工人员为主要就业岗位,安全员、技术员以及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等作为就业岗位群。另外,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的培育目的,即是能够基本了解其他专业相关理论,自身专业实践能力过硬的综合性素质人才[3]。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构建
1.校企合作培养系统
依据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面向需求来看,在推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时,对应高校、教师需要秉承开放教学理念,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深层次教育,打造校企合作培养系统[4]。同时,在进行校企合作期间,学校方面也应贯彻互利互惠、互利共赢的局面,与企业形成平等合作。详细而言,在校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直接委派技术人员加入专业群构建当中,以企业思维推进专业群课程构建。在此阶段,对应教师也可加派优秀工作人员,以教育团队的方式进驻企业,加强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所构建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能够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也能实现相关专业的办学目标。
2.多元模块平台系统
在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之下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涉及多元分支课程。在此背景之下,对应教师需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打造多元模块平台系统,确保核心课程、分支课程能够有较强连接性,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另外,对应开发人员在开发设计过程中,也需针对不同课程设计不同模块,继而满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专业群的构建优势。此外,对应设计人员也需注重平台的人文性、多元性,确保学生在使用相关平台时有充分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多元模块平台系统搭建过程中,也需串联网络,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各类问题能够及时排除。通过多元模块平台系统的建构,强化学生的职业学习基础。
3.开放信息资源系统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过程时,教师、院校应当充分注重自身的教学方式,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专业学生进行科学指导。而基于科学指导的根本,则是以开放信息资源系统作为前提。在此期间,教师应当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核心课程、其他课程有相当详尽的了解。同时,与企业合作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并分享课程信息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推进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资源共享系统,结合网课等多元形式,进行信息资源的分享。借助开放信息资源系统,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过程中,可以实现数据高效共享,为其技术赋能。
三、“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实施的保障建议
1.基础保障:专业师资队伍
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构建专业群课程需要强力的师资队伍作为基础保障。在此过程中,院校应当予以全面支撑。首先,高职院校需要为相关教师营造学习机会,去往国外、院校参加技术培训,持续提升相关教师的理论水平。其次,在校内选拔各类“双师”类型的教师,构建一只实践、理论兼具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此队伍构建过程中,对应教师需要充分借助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使教师能够依托现实岗位进行讲学,促使高职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在真实环境中提升能力。此外,院校方面也需重视教师“三教”理念的推行,促使相关教师能够在教师、教材、教法的变革之下,不断推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构。
2.核心保障:实训基地建设
在推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专业群时,对应高职院校、教师,均需充分利用好各类实训基地。以此全方位满足学生学习要求,全面落实教学工程化项目化以及情境化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区域政府需要支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构建。另一方面,院校需与校外企业在校外共建共享实践基地。通过上述实训基地构建,为学生模拟创建学习环境及类似真实活动场景。在此过程中,相关专业学生可以小组形式展开学习,并运用学生研究思维破除企业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此,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也可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养成团队合作、自助管理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纵深推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创新建设,既是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工程技术专业对标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在此背景下,不仅需要考虑专业资源整合及结构调整,更需以行业实际需求作为建设目标。可以说,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基础,以学生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检测专业群课程有效性。在此背景下,笔者全面推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创新建构,继而提出几点保障意见,期望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供理论发展借鉴。
【参考文献】
[1] 梁克东,王亚南.基于“三教改革”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创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28):35-37.
[2] 赵颖.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19,2(6):43-44.
[3] 林克松,许丽丽.课程秩序重构: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逻辑、架构与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8(6):79-82.
[4] 靳光盈.“三教改革”背景下品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汽车智慧服务”专业群为例[J].陕西国防职教研究,2020,17(3):24-26.
作者简介:郝敬锋,男,汉族(1984.05-),江苏徐州人,博士,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城乡规划、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