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琴育人,开展古筝拓展课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7期   作者:孙洁红
[导读] 古筝是民族音乐的瑰宝, 根据本校学生音乐素养的差异
        孙洁红
        浙江省桐乡市第三中学    314502
        摘要:古筝是民族音乐的瑰宝, 根据本校学生音乐素养的差异,对本校开展古筝拓展课程笔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将技能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从而简化古筝拓展课开展的难度,引导学生进行创编,展现自己的情感联想;突出德育教学,深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器乐。
关键词:古筝教学;情感联想;德育教学
        古筝是民族音乐的瑰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已广泛流传于民间。筝形古朴典雅, 音域较广、乐音动听,初期上手简单且快,传播流行广泛。古筝教学,做为一种传统音乐艺术教学,在各高等院校、中小学和社会培新机构都有开展,对古筝教学的研究也是层次不穷,许多教育前辈在古筝技法教学上不断追求、研究、讨论、创新、力求找到更完善的教育手段。
        笔者所处一所农村初中,报名古筝拓展课的学生大多基于兴趣而来并没有古筝弹奏基础,加之学生学业渐重,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较快的掌握正确的手形、演奏技巧、爱上古筝弹奏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
一、初识古筝。
        一)从器乐的结构和性能开始入手。1、了解古筝的历史感受音乐传统文化的魅力。2、了解古筝的构造直观的感受五声调式。3、学生、古筝互动,在随意弹拨琴弦中感受同一根弦出现不同音响效果的魅力。
        二)强调正确的弹奏姿势。坐姿不正确会严重影响弹奏的效果,什么样的弹奏姿势是正确的呢?在弹琴之前要自然端下的坐在古筝琴头的位置,腰要挺直,手臂放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整个身体呈放松的状态;学生坐在琴凳上,要根据身高、躯干和手臂比例调整琴凳的高度,否则身体的重量会很不自然的送到手上,手指的控制能力会减弱,手就不能灵活的在琴上运动。前臂要和弦保持水平,身体与琴的距离也很重要。太远,为了碰到琴弦,肘部就伸得较直,指尖和琴弦接触就会错位。正确的姿势应该肘部很自然的弯曲,前臂自然伸,把手放在琴面上,使双手能够左右伸张自如,身体坐在琴凳子上,整个身体的重心稍稍靠前,那么就能积极地把手和臂的力量充公自然地运用好。正确的弹奏姿势,是弹好古筝的必要条件。
        三)走近古筝。欣赏古筝乐曲、观看古筝演奏视频,聆听学生的声音。他们心目中的古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喜欢古筝?现在初步认识古筝后,有没有相对过去不同的想法?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以材施教。
二、走进古筝
        一)开明教学。让学生了解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步骤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努力目标。
        二)五指练习。1、手的摆放、正确的手型。教师做出正确的讲解和示范,在和学生不断地互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能。2、给出相应的练习。a.乐曲的五指练习。找到合适五指练习的乐曲,如《我和你》来练习手的平衡感,指甲和弦的接触感。找到古筝弹奏的正确的着力点。将手指放到琴弦上,找到正确的位置,手指自然用力回收,动作要快、连贯,一气呵成。b.勾托抹托练习。要求慢练,在正确的意识支配下,技术动作要求规范,避免形式成习惯的错误动作。特别要注重左手的练习,不可因强求音量抛弃正确的方法。基本功手型练习对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手指力量和调整他们的手型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乐曲弹奏。给出学生完整的小乐曲(在此我的选择了初中配套音乐课本上的乐曲)让大家进行练习。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手型、指法等方面难度较小,学生容易上手,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通过音乐课的学习,学生对乐曲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时候再进行古筝演奏,学生不仅可以温故而知新,更能将更多精力放到技能的巩固和情感的表达上去。教学过程一般采用两步走:
        1、温故。

用打节奏、扣音准等视唱方式进行,巩固学生音乐课上的知识,教师示范减轻学生紧张的心理,有了熟悉的感后,再来弹奏就不会感到像原先那么的紧张了。
        2、知新。1)将主旋律和伴奏部分开练习。这样既简化了乐曲的弹奏难度,又能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手的演奏上,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指法、手型等技术方面的问题了。2)开始弹的慢,给足自己下一个音手指准备的时间,体会手指触弦发力的感觉,并记住这种正确的感受。3)节奏、音准的准确性,这里特别要强调上下滑音的音准的准确性。4)认真分析歌曲中的力度、速度等标记,并在演奏中加以运用。5)、左、右手的配合、先慢后快,完成分手练习中的要求。
        四)“小教师”互帮互助、随堂指导。①古筝兴趣课内:在班级中选择接受能力快、技能掌握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帮助学生解决简单的问题。互帮互助的方法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对小老师们而言也可温故知新。②音乐课上:音乐课堂上有关乐理知识的提问、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和情感的关联、歌唱时音准、节奏的表现都是音乐课的重点和难点,“小老师”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在音乐课上能起到带头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并引导其他学生在音乐中产生和过去不同的思维方式。
        五)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设施,进行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微课”。将基本的技法的注意事项、基础的乐理知识等做成微课,学生可以在练习时、复习时遇到问题直接点开查阅,及时解决问题。课后、寒暑假、节假日,学生均可以通过“小视频”的形式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证教学质量、加快教学进程。
三、畅翔古筝
        一首乐曲情感表达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听者的情感中枢,正确的情感表达能直接震撼听者的心灵,对人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古筝演奏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
        这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了解歌曲的含义和背景。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歌曲的写作背景、歌词的含义、要表达的意思等等。
        2、通过对曲谱中节奏、音区、演奏速度记号和一些表情记号的理论讲述和演示,让学生能从直观和感观上了解歌曲应用什么的情感表诉;如何来表诉歌曲的情感。
        3、玩转音乐。鼓励学生多用自己的想法表达乐曲。运用快慢、强弱、音高等音乐要素、运用遥指、大撮等技法,来改变乐曲本来的感情色彩,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也给乐曲填词,增强学生的兴趣。
        
四、突出德育、响应时代。
        德育在人生旅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本人是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的大事。古筝课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审美能力,也承担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品行,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使之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在课堂上,鼓励新学古筝的学生为自己树立目标,引到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帮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帮助学生树立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鼓励学生多帮助同学,友善待人,要有奉献精神。在演奏上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对乐曲进行创新演绎。在课后,激励学生用学习中养成的好的习惯、品格、思想去感染其他的学生,带动大家一起进步。
        以琴育人,带领学生在成长道路上踏实前进!
     
[a] 民族音乐2007年第三期 P76页
[b] 民族音乐2007年第四期 P76页
[c] 中国音乐教育  156期  P43页
[d] 古筝教学法  西南大学出版社 P30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