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7期   作者:苏红
[导读] 中华文化博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大精深,优秀的传富的民族精神。
        苏红
        济南市清河实验小学 250033
        摘要:中华文化博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大精深,优秀的传富的民族精神。在小学阶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是深层次的挖掘,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和小学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民族精神的培养与道德理念的塑造。
关键词:小学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策略 路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得到了提高,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教育内容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还凸显出许多不足;课程与教材体系还需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为了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一、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文化水平与专业素养
        从我国目前小学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发展情况来看,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在进行小学国家级培训计划、义务教育与幼儿园研修培训计划当中,要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内容,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含义的理解程度与认知能力,进而提高对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教学水平{1}。其次,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师资力量较低,优秀教师较为缺乏。小学可以聘请大学文化团体当中的国学教授,或是具有专业特长的民间艺术家与学者进行教授,定期为小学生开设传统文化讲座或者课程。
(二)提高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当中的应用能力
        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使其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要对传统文化数字教学资源进行研发和运用,以小学的“两平台”与“三通”为基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库的建设,使得不同学科和学段的传统文化精品都可以得到开发,为学生打造一个自主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资源平台,进而为中小学教育传统文化教学提供数字化的资源支持。要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符合,不断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教育平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丰富内容,使其形式多样化,为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充分发挥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作用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社会的辅助作用,并形成一定的舆论导向。小学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优势充分的利用起来,定期展开各种相关活动,例如,中华戏曲欣赏、民间艺术表演、古典文学沙龙、古诗词朗诵会等,使其深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魅力。活动的展开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使其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信心。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小学要把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使其对优秀传统文化所讲述的相关知识与思想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校园建设当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当中可以更加的自信,培养对于学校的认同感。


二、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环境是特色学校的外显形式,也是特色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使每一寸土地都能育人”。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机融合,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构建特色校园文化{2}。在校园环境的设置上凸显古典韵味,把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融入到校园环境当中,使其散发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氛。例如名人名言、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等,以文化墙、宣传栏等形式在学校各个区域进行设置,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般的文化感受。
(二)与课堂体系建构相结合
        课堂是学校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例如,开设经典阅读课、书法课等;还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与体育、音乐、品德等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建立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三)与文化实践活动相结合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领悟,进而可以学以致用。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领悟能力,例如,举办月饼节、民俗节、书法节、美术节等;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赛,例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或是其他才艺比赛等,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且外显于学生的言行之间。
(四)与教育实践创新相结合
        若是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局限于诵读等常规模式当中,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要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之上,努力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例如,可以以历史典故为脚本,编排一些舞台剧,让学生们进行自编、自导、自演,使其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在新生入学时可以举行开学礼,参与活动的学生都要统一服饰,穿汉服,行古礼,纪念这一入学时刻;在课间时间,还可以编排一些活动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五)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
        要想使得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兴趣,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因此,建立一个恰当的评价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可以建立“三阶六段九级”的优秀传统文化评价机制{3}。三个阶级分别为小学士、小硕士和小博士,也就是与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相对应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六段是指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内容,并把每一个年级的内容分为九个级别。若是学生完成相应级别的学习,学校就要授予相应的奖励或是荣誉证书,用来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可以自主的参与其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时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与小学的教育机制相符合,从小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和学习情况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教学,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陈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路径[J].教师,2017(13):26-27.
[2]何双梅, 韩媛媛. 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与机制[J]. 教育探索, 2019(6):42-44.
[3]赵海霞, 赵雪芹. 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途径[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023):206-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