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7期   作者:吕欣娱
[导读] 学生的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相结合,注重学生教学引导,课程需要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推理能力
        吕欣娱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宝鸡市 721013
        [摘要]学生的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相结合,注重学生教学引导,课程需要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推理能力,而小学生这方面能力较弱,因此课程一直都是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核心素养教育是根据当代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市场要求对学生的一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开创了现代教育的先河,其教育思想本身也具有划时代意义,其中的生活教育和创新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对于教育工作者都有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我们的实践教学要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相融合,让学生感受到魅力,并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小学教育;启示
引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指明了无论是教育的方法还是教育的内容,都要以生活需要为依据。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育来源于生活实际,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能感受到知识的无处不在将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首先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然后在课前备课时,将生活和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最后才能实施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每一位教师应该以生活实际为起点,将教学的小课堂变为生活的大课堂。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提倡以人的生命为教育内容,接受生活实践中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命教育理论的主体,是对教育本质的诠释。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命教育理论的教学理论。用陶行知的话说,“教学做合一”是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即对教育现象的理论解释。在生活中,要做某件事是要做的,要学会改善自己,并要教人影响人。教学和做事只是生活的三个方面,不是每个方面不联系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以农业为例,指出了农业问题,如果您想在田野里做,就必须在田野里学习和教导。陶行知认为,“教学做统一”不仅是一种生活方法,而且是一种教育方法,其意义在于教法要根据学习方法而定,学习方法应根据方法做。“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因此,陶行知特别着重于从“做”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学做合一”,强调学做结合。
        (三)小学课程的设置原则
        在开展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小学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特别是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要特别重视实践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就是强调学生的学习要与生活相结合,要在实践中有自我的感知能力,老师也不能因为教学而教学,只有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才能更好地消化与吸收,而且小学阶段的教育更多的是为学生打基础,那么我们的教育课程设置就需要与社会进步相匹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因此课程设置要做到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切实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实现陶行知教育目标,引领现代教育发展,提升学生的理解与逻辑思维能力。
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现存的问题
        (一)学生教学综合运用能力不高
        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往往不高。因为教师往往更加注重于通过大量的练习去让学生巩固学过的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逻辑能力和自主探究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有了良好逻辑和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加以突破。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教学效果不突出,课堂效率不高,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来说比较慢。
        (二)小学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
        大部分的小学教师在进行传授的时候仍坚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强调学生对其进行记忆,不断重复内容,有明显的程式化特点。一些小学教师甚至在上课之前,就会预设好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提问和相关的答案,一旦学生在课上提出方向不同的问题,会立马将学生引导回自己预设的知识领域中。在这种程式化的教学课堂上,小学生只能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去背诵知识内容,不能开拓自己的思维、真正去理解教学内容。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之间完全没有沟通的渠道,教学是不能通过灌输理论来完成,小学生的认知、意志、情感等都需要全面的培养。
        (三)教育过于独立
        小学教学只存在于自身的教学课堂上,现在的学校大多把教育当作无关轻重的一门学科,许多教育老师都由其他学科教师来兼任,教师在上课时只会对照课本进行传授。其实教育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其本身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忽视其本身的特点,将框在每周几节的课堂上。

同时,目前小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间也有壁垒,学校和家长没有一个及时的沟通,双方在教育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时完全是独立的,根据自己的方法、自己的进度去进行,这种分离式的教学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迷茫和纠结。虽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学一直都在进步,但是仍存着较多的缺陷,学校、教师和家长等需要立足实际,以问题为出发点思考改进对策,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恰好可以为此提供思路。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一)“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渗透
        教师用做来开展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用“做”来主动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由此可见,教师“教”和学生的“学”是持辩证统一关系的,与当前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相符的。基于此,认为教师务必要做到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创新,在学习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取先进教学理念的精髓。教学期间,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落实于实践中,不但实现了先进思想与实践生活的统一,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新课程理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不断深入,教师的思想意识也有所转变。他们逐渐意识到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仅是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教学知识,还应该将学习的方式教给学生,做到“授之以渔”。具体教师可如下做到:第一,以小学生思维活跃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能够将实际生活适当的与教材相融。当寻求到教学和生活的衔接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让他们从中探寻教学知识的奥秘,深化教学概念。另外,二者的融合也能够让学习更具趣味性,达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第二,教师要给学生建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去考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以自身观点去对教学内容进行解释。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使其乐学、会学,也可以鼓励他们与同学共享学习中的新发现,最终以实践来验证。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情境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是当前教育领域常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要兼顾适量原则和适当原则,即多媒体的设备应用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就算创建出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感官疲劳;适当指的是教师创设情境要能够展现真实生活,并且高度契合课堂教学要求。在两项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更大程度的在课堂上贯彻生活教育理论。对于课堂中本身比较枯燥的内容,教师可以用色彩鲜明的或者震撼的视频进行展示。
        (三)贴近生活模拟情境
        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不代表学生要完全接触真实生活,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很多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在课程上进行。由此可见,让学生大面积接触真实生活情景体验生活教育显然不符合教育实情。不过为了发挥陶行知生活教育对教学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合理的手段在课堂中模拟现实场景,从而给生活教育理论下的英教学提供环境。
        (四)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任务
        在小学中,不仅要结合实际制订方案,设置生活化的课堂,还应该设计融合生活实际的课后任务。在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回顾的同时,使学习和探究兴趣变得浓厚,增强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五)解决生活化的问题
        教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把钥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课堂中能解决的问题,是依赖于生活实践,是他们能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象。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可操作性,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动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六)制定生活化教学方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可以和教学相结合。老师平时要注意仔细观察,把和生活相关的事例结合灵活的教学方案相结合。制订生活化的教学方案。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加强对繁杂概念的理解,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升学生的专注度。与生活中常见情景相结合。在角色扮演游戏学习有关货币的换算,让学生对钱币的价值有一个更加清晰明显的认知和感受。在这种教学方案的制订下,学生不仅能对产生浓烈的兴趣,还会在常见的生活游戏中培养学生对于自我探索能力。
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历经岁月变化、各项变革,但是其中精华的地方,我们还是可以好好咀嚼,提取出促进我们进步发展的部分。在当今,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小学教育的发展仍有深远的意义。我们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参考文献
[1]刘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探讨[N].江苏经济报,2019-12-05(B04).
[2]张建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J].散文百家,2019(06):168.
[3]张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启示 [J].职业,2019(07):122-123.
[4]徐灿.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新课程(小学),2019(02):23.
[5]唐华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181-182.
[6]孟娜.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1):10-12.
[7]马晓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启示[J].家教世界,2018(Z3):32-33.
[8]杨培梅.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学周刊,2018(25):184-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