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奇 刘海龙 苗润鑫
山东英才学院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摸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目前深化职业教育类型教育改革的关键,其核心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等环节基本成熟,中高职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本文就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引言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面向夕阳产业的朝阳专业,学生在照护老年人的过程中面临着压力大、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不利于职业稳定性的发展,制约养老行业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心理弹性已经成为有效缓解学生面对压力、逆境等负面影响的有效方法,可进一步形成保护屏障,帮助学生在经历困难时产生积极应对的策略。
1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原则
(1)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原则。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教育,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紧密结合的教育。面向养老产业,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对老年个体或群体进行系统服务和管理的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企业、社会组织从事养老服务、营销管理、老年产品开发及智慧养老等工作。(2)符合职业教育总目标的原则。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一大批有一定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职业教育应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可见,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能为养老产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3)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原则。设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时,应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放在首位,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深厚理论基础、较高职业素质、较强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协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还要树立“爱心、公益、专业、坚守”的价值观。
2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1创设共情环境
环境对人的思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叫。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共情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逐步提升共情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共情能力培养的过程是一场“心理战”。学生要学会从老人的心理出发,通过言语、行为缓解老人的极端心理,以提高老年人的护理依从性,从根本上减少与老人之间的矛盾。共情能力的培养需以环境为依托,渲染一种温馨的氛围,使学生对该能力产生新的认识,并将其作为一种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共情环境,可模仿护理环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深人养老机构实习,与老年人沟通,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在人文环境中提升自身的共情能力,树立服务意识。
2.2优化学校培育,倡导文化育人
学校是学生心理成长、学业发展的主阵地,也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步。营造安全包容的校园文化、积极和谐的学术氛围、支持友爱的人文环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背景因素。学内容上,将情感教育纳入常规课堂教学,将文化育人和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内在保护性因素的培养。教学方法上,结合实际案例,增加学生的抗挫折教育,提升面临困境的策略。教学形式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接触机会,从课堂拓展到课外,开展专题讲座、拓展训练、工作坊、社团活动、支持互动会等活动。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提升职业胜任素养。同时,通过计划的制定和实行,增强学生自律自强,为培养良好的心理弹性打基础。
2.3专业价值观培养贯穿始终
养老服务行业要求的核心职业素养是正确的价值观,因为只有价值观坚定,才能扎根于养老服务业。要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生专业价值观培育,确立价值观培育先行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理念。可以在公益活动、劳动教育等环节全面加强“爱心、公益、专业、坚守”专业价值观培养,把专业价值观培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实现价值观培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使社会服务与学校学习同步、价值观培育与知识技能提升同步,增强学生专业情感和职业社会价值感,提高养老产业认同度,降低人才流失率,为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2.4加强“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的路径
(1)推进课程改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智能时代的到来,“大课程体系”建设变得举足轻重。“大课程体系”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1+X”证书制度也为“大课程体系”提供途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改变以往单一、封闭的课程体系,有利于专业群课程模块的建设及各专业间学生学习资源的共享,网络课程及智慧职教的开发,有效消除课程资源的时空界限,促进“大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同时,“大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泛化学习、网络学习、做中学习,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更能发掘学生潜在的能力素养,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促进知识内化与技能培育。(2)加强专业建设。在“1+X”制度的指导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院校实际,结合老年照护等级证书职业标准和学生现实需求,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精通老年服务核心专业技能技术,又掌握相近、相邻领域技能的“一专多能”人才。在养老领域,将老年照护“1+X”等级证书制度融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技能标准与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将专业学习与技能培训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相关、相近领域,院校可以加强与社会照护、社区服务、健康管理等专业的专业群建设,鼓励学生掌握复合型综合知识,考取相关技能证书,提升个人职业技术技能的深度和广度,拓宽择业范围,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结语
我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专业养老人才供不应求,尤其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政策指引下,将“1+X”证书制度融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与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程改革、技能培养、人才评价机制有机结合,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整合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需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推进高职院校多元办学格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养老产业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群.新时期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7):19-25.
[2]涂向辉.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其内涵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7):15-20.
[3]韩振秋.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14):77-79.
[4]陆素菊.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7):35-41.
[5]秦芬.“1+X”证书制度下高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7):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