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个训课引发的教育思考——学会保护自己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7期   作者:李雪梅
[导读] “老师,豹子不要吃肉!不要吃肉!不吃小兔子!不吃小狗!不吃人!” 谢*旭大声说着,眼里噙满了泪水。
        李雪梅
        青岛市中心聋校  山东省 青岛市  266034
        案例:
        “老师,豹子不要吃肉!不要吃肉!不吃小兔子!不吃小狗!不吃人!” 谢*旭大声说着,眼里噙满了泪水。
        这是一节一对一的个别化康复训练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豹子,并能围绕豹子进行主题对话。在学习了豹子的外形特点后,讲到豹子的生活习性,喜欢吃肉。其中有一段豹子捕食的视频,在追赶一群野牛,最后抓到了一只,残忍地把野牛咬死,并且将吃不完的食物挂到了树上。给孩子观看这段视频,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凶猛”这个词语的含义。通过豹子捕食的场景,让幼儿体会豹子作为野生食肉动物类的凶猛;另外一方面也为为了将德育教育渗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告知幼儿豹子不仅喜欢吃野牛肉,还喜欢吃小兔子的肉、小狗的肉、小猫的肉……甚至人的肉,听到这些,谢*旭那颗紧绷的心终于崩溃了!于是出现了开始的那一幕。
        “老师,小兔子可爱,豹子不吃小兔子的肉!动画片里的豹子不吃小兔子!”
        哦!原来如此!谢*旭对各种动物的认识几乎都来自动画片,而动画片里塑造的动物形象都是活泼、可爱,跟我们人类几乎是一样的。不忍心打破孩子动画世界的完美,但又必须让孩子从动画世界里分离出来。我告诉孩子,动画片里的动物跟真的动物不一样,我用最简单的例子,让孩子回到现实,我知道谢*旭奶奶家养了一只小狗,我说:“你看汪汪队(动画片)里的小狗都会说话,还会开车,奶奶家的小狗会说话吗?会开车吗?”谢*旭用小小的声音说:“不会。”
“你看,动画片里的动物是不是跟真的动物不一样?”“嗯,是的,不一样。”
        “你想知道真正的动物都是怎样的吗?”
        “想!”
        “那你回家让妈妈帮你在电脑上找动物世界,看看动物世界就可以认识很多我们没有学习过的动物。”
        “好!”
        我想到可以让孩子观看动物世界的方式,既丰富课外知识,又能增加生活体验,还可以把孩子从完美的动画世界里拉回到真实的生活中。
        接下来,我借机进行了一些关于保护自己的知识,“如果我们去野生动物园参观,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
        “不要离野生动物太近!”
        “不能摸它们!”
        “要把动物关起来,不要咬着人!”
        “对!要注意保护自己,如果在参观车上,不能打开窗户,不能下车观看,更不能拿食物投喂野生动物,因为老虎、狮子、豹子、狗熊、狼等都有可能吃人类的肉。”
        我还给孩子简单讲了一些有关参观野生动物违反参观规则导致人们受伤、死亡的事件。孩子由一开始的抵抗、反对、不愿意承认野生动物吃肉的野蛮凶猛,到最后接受事实,当我再次问豹子喜欢吃什么,孩子认真地回答:“豹子喜欢吃牛的肉、羊的肉、鹿的肉、兔子的肉、马的肉……人的肉”思维一下子开阔了,把几乎他认识的觉得比豹子弱小的动物都说了一遍,最后还包括了人类的肉。
        课后,我跟孩子的妈妈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交流,首先对孩子内心的纯真善良给予肯定,另外也跟妈妈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孩子的妈妈多创设机会,增加孩子的生活体验,抽空给孩子找动物世界看一看,多了解课外知识,生活中也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妈妈也表示非常感谢老师的教育,对孩子进行语言康复的同时,又进行了安全教育,普及了生活中潜在的危险。
 
        将思政教育融入幼儿生活点滴,对幼儿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幼儿的成长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语言康复教师,在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的同时,适时融入思政教育,才能把立德树人贯彻到听障儿童康复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给幼儿幼小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幼儿开始抓起,才能真正建成教育强国。
 
                                 李雪梅
                               2021年4月20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