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足球教练员有效执教行为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7期   作者:陈玉淋
[导读] 本文主要就教练员的有效执教行为对训练效果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查阅资料表明,教练员作为球队的核心或者灵魂人物,教练员的一言一行将会直接影响到队员的行为和表现
        陈玉淋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本文主要就教练员的有效执教行为对训练效果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查阅资料表明,教练员作为球队的核心或者灵魂人物,教练员的一言一行将会直接影响到队员的行为和表现;教练员在执教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教风格,也能从侧面体现出一个教练员的真实素质和文化水平,这些行为将对球员的训练效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足球;执教行为;教练员;训练效果

1  足球教练员执教行为概念界定
        执教行为是指足球教练员在长期带队训练过程中的特点和方式,其具体理论概念是指教练员通过对这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结,形成系统带队模式,它经过教练员自身的实践和思考,总结足球技术经验、自身运动经历,以执教行为和执教风格等方式,展现在日常足球训练过程中。
2  足球教练员有效执教行为分析
2.1语言表达能力
        教练员在训练中扮演着控制者的角色,通过对训练内容、球员的调控,运用完善且有效的训练计划、有效的指导策略,为球员提供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和学习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关键:当教练员能清晰明了的向队员传达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时,队员能快速的理解训练内容并且高效的执行,让训练更加高效;反之,当教练员不能清楚表达训练内容和要求,就会使队员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训练效果就会不佳。
2.2沟通和应变能力
        作为指导者的教练员,要能够运用简单完善且有效的策略,指导队员的日常训练和比赛,让参训队员认识到自己在训练中的优势和不足,帮助队员充分理解日常训练的具体要求,同时最直接的了解球员的需求,站在队员的立场思考相关问题,减少与队员之间的摩擦,才能让队员在训练中能有真正的收获和体会。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要兼顾多项复杂的工作,有效的教练员执教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能否处理好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教练员有效执教行为能力的重要体现。
2.3心理控制能力
        教练员心理控制能力的强弱是教练员执教能力表现另一个重要方面,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效果的表现有着直接的作用。在关键比赛中遇到强劲的对手,开局不占优势的情况,我方落后于对手时,是教练员的心理时容易出现波动的关键时期,这时教练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此时教练员应该理性分析场上情况,找出比赛失利的具体原因并及时进行调整,并期待场上情况的改变,不能自己乱了阵脚,影响场上队员的状态。在比赛和训练中,教练员的任意一个决定或者安排,都有可能使赛场上的情况发生巨大的改变,教练员能否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做好自身的心理控制和情绪管理,是影响队员训练效果、比赛结果的关键。
3  足球教练员执教行为的作用
3.1足球教练员有效执教行为的促进作用
3.1.1  创新足球训练过程,提高足球训练效果
        队员在赛场上是否敢拼敢抢,是否勇敢,是否有血性,取决于球队的战术风格。球队的战术和风格是赢取比赛的重要影响因素,教练员只有在培养好队员扎实基础的前提下,不断地创新比赛战术,全方面了解对手比赛风格,更新自身球队训练方式,才能提高球队整体的训练效果和质量。

高水平教练员的执教行为灵活性强、创新意识强,能够积极采纳其他球队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展有特色的足球训练过程。因此,教练员如何保持自身执教能力的革新,如何使执教的方式方法发挥最大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如何根据队员的个性特点,制定出适合球队的战术打法,是每一个足球教练员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3.1.2完善战术打法,提高球队的技战术水平
        由于不同教练员自身技战术理论的储备情况不同,教授给队员的技战术理念存在差别,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战术风格也各有特点;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会将自身所具备的相关技战术理念、技战术打法教授给队员,球员不仅能学习新的技战术理念,还能系统的学习到技战术内容的训练方法和具体的训练要求,有利于球员在掌握新的技战术理念的同时,完善和更新原本的战术打法,提高球队整体技战术水平。
3.1.3  提高训练时间的使用效率
        训练时间是实施训练手段、获得训练效果的根本保证[2]。好的训练行为包括积极练习、对特别问题指导以及减少等待的时间[7],既定训练时间和有效训练时间的多少,是衡量一个教练员有效执教行为的关键,关系到球员和球队整体的训练效果,是球队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基本保证。及时观察队员在训练中的表现,发现训练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和队员沟通并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尽量做到少说多练,精讲多练,避免把训练的时间浪费在没有实质性意义的讲解中,减少队员等待训练的时间,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1.4  构建教练员与队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沟通是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层面,教练工作是复杂的,有效训练行为是依赖无数影响因素的互动而来[6],教练员有效执教行为得到保障的前提是教练员巧妙掌控自身和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教练员能否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能否充分考虑运动员的角色和立场,能否实践出发考虑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感受,是有效执教行为发生作用的关键。
3.1.5  避免运动损伤
        作为日常训练的主导者,足球教练员是导致运动损伤出现的关键因素;为了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教练员要根据队员的身体素质、足球运动能力合理的设计训练方案,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准确的向队员下达具体的训练要求,及时观察队员在训练中的状态,并根据队员的状态调整训练内容。除此之外,运动员作为日常训练的主要参与对象,不同个体的运动员身心特点、生理发展状况不同,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执行程度也不同,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教练员根据不同的参训对象,给予不同的耐心,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训练中;在对抗性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要引导队员树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应变能力,对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提前发现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避免运动损伤的频繁出现,提高训练效率。
4  结语
        4.1  足球教练员对足球队的发展影响重大,而教练员的执教行为就是其执教水平的最好证明。一堂训练课成功与否,首先需要运动员和教练员同时产生共鸣,但更为重要的是教练如何通过有效的执教方式控制运动员的训练行为,使运动员的状态达到训练计划的要求。这要求足球教练员在执教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机动灵活的对训练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调度和解决。
        4.2 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需要教练员注意和队员的沟通方式,避免采用侮辱性的、过激的语言来教育或纠正队员训练出现的问题;要注意队员的心理发展情况,避免队员受教练员过激言行的影响而产生消极情绪。教练员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合理的方式和运动员进行沟通,避免运动员因消极情绪而引发运动的损伤,通过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来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