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词鉴赏的研究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刘晓阳
[导读]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一直是我国教育教学事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刘晓阳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麻家渡镇九年制学校  442200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一直是我国教育教学事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初中语文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初级阶段,它有着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是对小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提升,也是对高中知识进行有效铺垫。所以,在传统文化不断被重视的今天,古诗词鉴赏的内容已经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制定古诗词鉴赏的有效策略,以此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古诗词鉴赏;研究策略
        引言: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生应该具备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此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以此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词鉴赏工作已经成为当代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新课标也对古诗词鉴赏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过于注重初中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古诗词鉴赏课程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使得古诗词鉴赏课堂教育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1]。教师过于忽视古诗词鉴赏课程,所以只是采用反复做题或者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功利性的记住某些古诗词并背诵它们,从而降低了学生对古诗词内容和情感的学习兴趣。第二,学生在古诗词鉴赏学习的过程中能力不足,不知道采取怎样的鉴赏方法,也不会鉴赏古诗词,从而使得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过于片面。第三,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评价学生是否记住学会一篇古诗词,只是简单的应用考试的方法,过于注重评论结果,而忽视了评论的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质量的提升也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词鉴赏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标题含义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标题含义,通过标题让他们初步掌握该篇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进而让他们通过对标题内容的分析,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课堂的教育工作时,应该结合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能力,让他们对古诗词的标题进行深刻或浅层次的认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初步了解古诗的主旨,并且对古诗词所要阐述的内容和传达的情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让他们在了解古诗词标题的前提下更加有效的阅读古诗词的内容,鉴赏古诗词的情感。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饮酒》一课为例,该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让他们反复阅读,领会作者的意志和情趣。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导语,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陶渊明是田园诗派作者的主要代表人物。随后,教师提问学生:“根据该篇古诗词的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猜测该篇古诗词与饮酒有关,或许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所写,抒发他的志趣。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饮酒该标题的含义,带领他们感受陶渊明将高洁品质和伤感的思想全部以“饮酒”二字表达出来,进而引出自己所要传递的情感,激发初中生对古诗词文本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创作背景
        初中语文课本教材所选择的每一篇古诗词都是通过精心挑选而录入到教材中的,每一篇古诗词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和所要传递的情感,都对初中生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因为,分析古诗词的背景知识是大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的原因,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作者所属的流派,和作者当时经历的事情,以及写作时产生的情感,这样才能方便初中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每一位作者在创作古诗词时不同的创作风格,让他们带有感情基础的来掌握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感受古诗词创作的必要性,从而与作者之间产生浓厚的情感共鸣。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一课为例,有关该课程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该古诗词创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唐宪宗命令张煦为节度使,让他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做了这首《雁门太守行》。第二种说法认为李贺把该篇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是欣赏。由于该篇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存在争议,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选择自己认为这两种说法中最为贴切的一种,并且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创作背景的搜索,以论证自己的观点,进而开展辩论赛,让他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雁门太守行》创作背景的探讨活动,进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鉴赏的理解和探索精神。除此之外,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就《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存在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该诗可能是书写朝廷与潘镇之间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正是潘镇叛乱此起彼伏的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战争。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样搜索相关的传说和材料,自主的去探索篇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联系作者李贺的生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在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古诗词鉴赏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升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消化能力,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感悟并掌握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价值观念。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当前古诗词鉴赏课堂教育工作的不足,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标题含义、创作背景等等,进而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古诗词鉴赏能力和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D].河南科技学院,2018.

[2]谢林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8.

[3]何萍.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及教学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