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俊
河南省封丘县第一中学 河南 封丘 453300
摘要:问题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学生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些能力的获取不能依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而应当依靠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必要。本篇文章主要围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发展性和生成性的,学生经历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在进入高中后,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会思、爱思,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疑问,并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对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1转变被动学习局面,激活学生主体意识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会真正对知识展开主动思考。平时,教师要在课文讲解前,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通过各种途径,将这些问题弄懂。实在不会的地方,在教师后面的讲解中,重点学习。这种突出重点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对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故事背景十分陌生,如果机械听教师讲解课文大意,学生也无法产生更多自己的思考。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能够了解到《左转》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能够对秦立晋君、惠公背约、重耳过郑、郑楚结盟这些历史故事的搜集和了解,领会出课文中的种种伏笔,感受到故事的跌宕起伏。学生通过自主对资料的搜集,自身的自学意识和问题意识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2建立轻松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后,还需要敢于在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教师除了要在学习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外,还需要建立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消除紧张的学习心理,以更加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教师也要以更加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师生进行交流对话,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遇到任何疑问都敢大胆的表达出来,而不会害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受到教师的苛责。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首先以一段优美的音乐来营造教学氛围,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缓缓朗诵课文内容,学生的身心随着教师的配乐朗读得到有效放松。在教师读完本书中四和五两个最重要的自然段后,教师询问同学们听完后有哪些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的向教师进行提问。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此时有些学生的提问可能显得幼稚,但是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问题一视同仁,积极肯定学生的思考,并对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进行耐心的解答。
以这种交流态度,建立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的思考并提出问题。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交流问题
学生在缺少教育参与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出问题和交流问题的效率也会更高。鉴于此,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讨论机会,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在小组中,各自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集整个小组之力,共同讨论问题的答案。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拥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问题意识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时,在讲解完课文后,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读第一段至第七段,并请学生针对这部分内容,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解答出问题的答案。为了保证学生的思想方向是正确的,教师可以启发围绕“送去主义”和“批判主义”来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能够顺利提出“送去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等问题。在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在与组员一起,对问题进行讨论,并由此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再次深入解读,也增强了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
4鼓励学生拓展思维,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知识的学习必须具备时效性,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创新。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开发学生大脑思维的重要性,如今的高中生正处于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学生的大脑思维也异常的活跃,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来对课文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提出更多有创意的问题,令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更加充分的活跃。例如,在学习完诗经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现代婚姻观念的角度,对课文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进行思考,并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引导学生以现代视角来思考古代婚姻制度的教学形式,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现实的思考,也能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更多的启示,真正实现知识古为今用的作用,也更好的开拓了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能够学会从多个角度对文章展开思考和解读,善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实现学生创造力的更好发展。
结束语: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要更加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助力。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原来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拓展学生大脑思维,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实现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4(19):75.
[2]安玉海.深挖课前资源 注重展示交流——浅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14):50.
[3]安玉海.深挖课前资源 注重展示交流——浅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14):50.
注明:本文系2020年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课题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新教基研[2020] 101号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