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课堂提问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李佳萍
[导读]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是当前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课堂提问既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载体。
        李佳萍
        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中心小学   312000
        【摘要】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是当前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课堂提问既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载体。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关乎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空间,培养思维逻辑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课堂提问
        深度学习是针对实践中存在大量的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层学习现象而提出的。这里的“深度”是指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还有另一层面的理解,即高级的层面:深度学习并不只是为了促进学生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还是指向立德树人,指向发展核心素养,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还能在一定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说,课堂有效提问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进程和有效性。
一、设置开放性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适恰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提升思维的独创性。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开展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设置开放性问题,需要教师紧紧把控住课堂,张弛有度,尽可能的将问题以开放性的形式呈现,学生能清楚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即可。
        执教《小马过河》一课时,设置问题:到底要不要听别人的意见?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鼓励大胆地各抒己见。有学生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唐太宗没有听取魏征的谏言,就不会有“贞观之治”;如果达芬奇没有听取他老师批评,就不会成为世界著名画家。也有学生表达:做事不要光靠别人的意见来做决定,要经过自己的实践去做出决定。凡事要有实践的勇气。不要道听途说,因为仁者见仁,无论什么问题一定要亲自去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
二、注重学科横向联系,强化学生思维的拓展性
        语文本身也是一个很特别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很多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对正规的课程体系有一定的熟悉程度,这样才能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可以和其他学科科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执教《雷雨》一课时,学生朗读课文后感受到了夏天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为什么先有闪电,再听到雷声呢?这时,老师通过该问题的提问可以进行学科整合教学。
        地球上到处都有电。电有两种:一种阴电,一种阳电。
        夏天,空气中的水汽较多,靠近地面的一层空气,因受热膨胀,气流产生急剧的上升运动,在空中形成积雨云。在积雨云中的雨滴由于空气的运动,互相发生碰撞和摩擦,不断进行分裂。雨滴的外层被碰撞分裂成带有阴电的小水滴,因其重量很小,被上升气流带到高空凝结成较高的云;剩下的雨滴核心部分带有阳电,因重量较大而沉在低层,变为较低的云。这样,就形成带有阴电和阳电的两层云。当这两种云靠近时,阴电和阳电互相吸引,产生“放电现象”,就叫闪电。

在每次放电过程中,由于产生很大的热量,使得局部空气的体积突然膨胀,引起空气的极大震动,形成爆发现象而发生巨响,这就是雷电。事实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生活中发生的大多数问题需要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共同解决。在语文教学方面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如果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就不能独立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只有在相互的碰撞中,学生才能实现深层次学习、理解性学习,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技能,拓展学生思维,提高核心素养。
三、以主问题引领思考,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要能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围绕主问题,层进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和逻辑性。
        执教《宇宙的另一边》时,教师以“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为主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追问“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什么秘密?”教师的问题给予学生想象、创造的支架与空间,学生有思考的时间,这一思考过程,就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也能让学生感知想象力的重要性。
        执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围绕“名扬中外”反复提问,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品读,感知《清明上河图》珍贵的历史价值和高超的艺术价值,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执教《跳水》一课,围绕“船长为什么拿枪对着自己儿子”的问题,设计问题链。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人物思维过程,找出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原因,感受船长在危急时刻的沉着冷静及对儿子的爱,让学生的思维在最恰当的时机得到提升。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深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执教《秋天的雨》,提出仿写的语用训练,出示仿写框架,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秋天。这一问题设置将课文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看、所听,再结合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将这些东西内化为一体,通过仿写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所感,是对综合能力的一种训练,使得语用训练言之有物,学生有真情实感可以写出来,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提出让学生对父母说一说对于秋天校园的感受。这个问题将学生在本节课上学习到的语言、句式、认真观察的习惯以及对于美的鉴赏力运用到生活中去。离开了课堂,学生依旧带着课堂上学到的表达方式和对美的感受力,再去体会秋天的校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运用,是对学生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掌握高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深度学习理论开始走进人们的学习生活,旨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更高的学习价值。语文课堂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问,有助于实现语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詹森.《深度学习的7种有理策略》[M].温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黄腾霞.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40.
[3]韩叶,张永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8).
[4]徐美艳.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现状及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