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彩
河南省封丘县第一中学 河南 封丘 453300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除了教师“教”,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问”,但是,在大多数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常常是教师对学生发问,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足。所谓“学问”,就是要学也要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发现知识的漏洞并及时弥补,也有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极大地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意识;教学效率
在高中,语文是高考三大必考科目之一,也是拉开学生总成绩差距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学在高中阶段的任务占比很重,又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就跳过学生提问的环节,直接划出考试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形成自主语文思维,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也仅停留在表面。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让学生在问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更多语文知识。
一、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提问
在人们的意识里,往往会对解决问题的人表示赞赏,却忽略了其实提出问题的人也值得同样的尊敬。问题不是凭空想象的,是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而发现的,有提问的能力才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形成问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出较高的问题意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还可以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例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以此演讲》这篇课文通过以此演讲让作者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从侧面刻画出梁任公的人物形象,表达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无限崇敬之情,文章的难点是要通过细节发现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提问环节,让学生们一步步去探索和发现文章的内涵。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哪位学生听过演讲,可以说以下场景吗”,让学生们发动思维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说出听演讲的精力,接着让学生们互相提问和回答,比如“梁任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梁任公有哪些作品”,让学生通过互相提问增加语文知识,最后学生会产生疑问“如何从文章看出梁先生的爱国情怀呢”,语文教师可以结合人物背景和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梁任公的爱国精神。这样一来,通过提问环节,学生就能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让学生更加喜欢提问。
二、创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敢于提问
有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问题的现象很少,一方面是,教师的威严导致与学生产生很大的距离感,学生害怕教师批评,所以即使有问题也不敢问。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进度有块有慢,以前学会的学生不用问,没有学会的学生看到其他人没问题,害怕自己的提问引来嘲笑,为看面子也不敢提问。如果不改变现状,学生问题意识是无法提高的,不利于学习更难的语文知识。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要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身段,走向学生、融入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每一位学生,并教会学生互相尊重,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提问。例如,《边城》是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了人性的至纯、至善。高中语文教材截取了其中几个优秀的篇章,教材的篇幅有限,学生很难整体把握文章的全部内容,对人物的关系也容易混淆,这时会,高中语文教师要拿出更多的耐心进行讲解,可以画出人物关系的导图让学生能直接明了的看到。有的喜欢看小说的学生,已经读过这篇名著的全部内容,在这节课的学习上明显快于其他学生,语文教师可以鼓励这位学生的行为,但是也要教会他尊重其他学生,不能急于表现自己而贬低他人。这样在和谐友好的氛围里,让每一位学生都不惧怕提问的环境,也能更快建立较高的问题意识。
三、注重问题训练,让学生有问题问
高中阶段对比小学、初中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也更加紧迫,学生通常把更多时间放在解决问题上,每当到了提问环节,教师问还有没有问题要问的时候,学生都是一脸茫然,找不到自己要问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问题意识的训练太少,学生很难自己去发现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用做题来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学生预习课文,训练学生列提纲的能力,其次,通过学习,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要学生做一套练习题,训练学生发现自己知识漏洞的能力。这样不停的反复训练,学生能从中发现大量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问题问,从而让语文知识更严谨、更牢固。例如,《父母与孩子的爱》是有关伦理科学的议论文,从母爱到父爱,再到自我成熟,通过逐渐递进的关系把爱上升到了哲学理论。在以往的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有关父母的文章大多侧重于情感方面,而这是一篇偏理论的文章,并且是由外国人用西方思维所写的,对于中国高中生来说比较陌生,在文章的理解上可能会有一些障碍。那么,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把文章的结构找出来,分别写出母爱和父爱的优缺点,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精力来理解文章,最后教师再个学生布置一套训练题,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学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拥有较高的问题意识,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思维去探索和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喜欢提问、敢于提问、有问题课文也是语文水平高的表现,这些能力都是在高中语文教师细心的教诲和耐心的指引下达成的,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李铭鸿.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的探究分析——培养问题意识与加强自主学习[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2):139-141.
[2]徐玲.培养问题意识,引领思维发展——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06):40.
[3]潘伊美,赖鲁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3):69-71.
注明:本文系2020年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课题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新教基研[2020] 101号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