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云花
广东省南雄市南雄第一小学 5124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围绕学生开展,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教学,并非是单纯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虽然表面上进行了师生间的互动,但没有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模式,互动停留于表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要提高互动的有效性,让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以语言为载体,促进师生间的语言、思维互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角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互动效果,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角色,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围绕学生设计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空间,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基于为学生服务的原则进行教学,使教师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突出主体思维[1]。其次,教师要创新互动方法,将课堂交给学生,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帮助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互动环境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学弈》中,根据统编教材“语文即生活”这一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特性,教师教学时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熟读成背,读中感悟”,课前鼓励学生做足预习的准备,通过查阅资料、听朗读视频、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与节奏。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以读促教,再通过小组开展讨论学习,从而领悟寓意,避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低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我设置了由易到难的问题导向,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老师“弈秋”这名称是怎样由来的?、“两个学生分别是怎样学下棋的?找出课文原句认真读一读。”、“最后两个学生学习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小组内交流。最后给学生设计一个开放性探讨:假如你就是“弈秋”老师,你打算怎样教导这位“三心二意”的学生?这样的教学很好地遵循了统编教材“突出德育为魂,突出能力为重,突出基础为先,突出创新为上”的原则。语文来源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加强提问互动,加深学习体验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开展互动学习,与学生进行提问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问与回答是常用的互动方式,教师在进行提问互动,除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外,还可以让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或是学生提问、学生回答[2]。此外,教师还可以拓展提问互动方式,如反馈、追问等,丰富提问互动形式,增加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探究的精神。”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学习和学生发展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思考,发现问题,与教师进行提问互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利用问题让学生主动阅读,在阅读中探究答案:“第一段一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描写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第二句描述了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产物富饶’的地方。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困惑,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让其他学生解答,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进一步探究。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开展互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互动学习,能够有效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不同,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开展多样化互动活动,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地位,为每个学生提供互动机会,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开展互动游戏,提高学生参与欲望
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可以开展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提高互动质量。在实际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创造学生感兴趣的互动游戏,既要突出游戏的教育性,又要体现游戏的互动性特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例如,在《画杨桃》的教学中,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画杨桃”游戏,还原文章场景:在讲台上放一只杨桃:“观察杨桃的外形,在纸上画一画杨桃。”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加深学生的体验。在学生创作结束后,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形状分别是从什么角度画的,加强课堂互动,在游戏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亲自体验文章情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受,突出互动游戏的教育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二)进行互动训练,加深学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互动训练,加深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汉字真有趣”的活动,以猜字谜的方式开展互动教学。如教师出示谜面,学生猜谜底,或是学生设计谜面,让其他同学猜,提高识字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整理归类”、“拼字”等活动,让学生探究汉字的特征,了解汉字的结构,加深对汉字的认知,有目的地进行互动训练,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三)进行互动讨论,发散学生思维
讨论是课堂互动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提高互动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在讨论中进行语言、思维的互动,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的解题能力。此外,为了提高学生互动学习效果,教师遵守以下几点原则:第一,设计开放性、综合性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的结构也不同,让学生针对开放性问题进行讨论,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第二,要让多个学生参与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多个学生共同讨论,使不同水平的学生也能够发表意见,从而提高互动讨论效果。
(四)进行表演互动,提高互动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互动,让学生运用语言、动作等再现课文情境,将自身对课文的理解直观地表现出来。表演互动形式丰富多样,受到小学生的喜爱,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兴趣,又能够加深学生对人物情感、思想的理解,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此外,教师还要加强情感互动,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互动环节,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转变课堂角色;加强提问互动,加深学习体验;开展互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学明.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效性[J]. 读天下(综合), 2019, 000(031):P.1-1.
[2]朱文杰.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J]. 神州(上旬刊), 2019, 000(0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