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杨智存
[导读] 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站在学生看待问题和学习的角度出发,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质疑,使学生学会自悟和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杨智存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前陈中心小学
        摘要: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站在学生看待问题和学习的角度出发,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质疑,使学生学会自悟和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本文中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展开讨论,并给出了几点有效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有效措施
        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有效的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要想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需要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理解程度,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以自身所具备的多样化看待问题的方式,表达对语文文本的理解,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重要方向。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主体地位存在,学生只能够机械式的吸收教学知识,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说是,“缺乏民主、死气沉沉”。再者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声色俱厉的威严,也会导致学生循规蹈距,紧跟教师的步伐不敢有一点偏差。那么将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但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工作和手段。所以就需要教师按照新课改制度提出的标准,结合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氛围,让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和学生平等相处,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充足饱满的精神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敢想和敢说,逐步开阔自身的思维方式[1]。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中的《白鹭》时,在文中描写到晴天的清晨都能够看到它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而它却很悠然。这也是其它鸟很难有的一种状况,人们都说它是在放哨,可它真的是在放哨吗?并且文中还说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然后挑选几名同学将这两个问题进行阐述。教师在学生表达完后,可进行点评或是表扬和肯定学生,从而使学生敢于向课本提出异议。这样一来即调动了教学气氛,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二、选择合理的思维方式
        想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就应找寻适合学生发展的思维方式,从而逐步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具体的思维方式可通过,分析、联想、比喻、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其中教师采用的最多的就是联想法,还有观察法这两种。

第一“联想法”能够成为语文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方式,联想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通过某些事物想象到另外的事物的过程,同时这也是我们大脑存在的基本能力,这一过程也是大脑将存在记忆中的事物,进行再次改造的过程。第二种“观察法”,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同时观察法又分为观察、对比观察两种形式。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来说,应要求学生从语文课文作品中进行细致观察,那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文章叙述的重点,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文本领悟作者在描写中所运用的观察方法,从而以达到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2]。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冀中的地道战》时,文中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1942年至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国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在抗日战争进入到最艰难的时期,“地道战”这一新型的抗战手段诞生了。“地道战”在战争中体现出了堡垒作用,既能够保护自己,又能够成为打击敌人的有效屏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熟读文章内容,运用自身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从中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压力,感悟我国前辈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课堂互动
        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在思维方式方面还有着明显不足,并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是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一点点的增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将教学知识讲述给学生,根本就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所以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应注重课堂上的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建构主义理论,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受社会因素产生影响。所以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重视与学生间的互动方式和程度,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来加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能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相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目标,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的创新教学思路,提升自身的教学是水平,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琦.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神州(上旬刊),2020,(14):191-191.
[2]刘永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19,(11):169-169.
[3]张姣.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教育观察(下旬),2019,8(7):124-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