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丽芹
龙陵县尹兆场完全小学 678300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阶段各个学龄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学校以及各科教师也都在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通过更新教学理念等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作为小学基础科目之一,不仅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认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述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应当渗透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本文作者就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站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希望能够为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一、结合多媒体进行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一些语文阅读情境,并且实践证明,在情境中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激发自己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之上能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词语以及句子。因此,教师也应当积极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拓宽文章中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通过对学生听觉,视觉等的刺激,让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本。
比如在学习《乡下人》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提前为文章做一个微视频,在视频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着乡下人的瓜架,屋前的鲜花,屋后的竹子,乡下人养的鸡,屋后的河流以及日常进食的场景,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视频的内容,仔细观察与课文中相关的乡村风貌,并且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文章中景物进行描述,对农村人种植等的场景说一说,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度阅读,不仅领略文章的意境,还能深刻感受出农村生活的和谐与幸福。
二、利用生活资源,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生活即教育,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也能够发掘可以作为教育切入点的资源,并且,新课改理念也强调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的知识,还应当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会使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枯燥单一,学生只是通过反复朗读,抄写等理解文章,久而久之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在核心素养角度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还要通过文章中的重点内容挖掘生活资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因为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固定的,学生也可以完全跳出固定思维,用个性的回答解决问题,这样的现象也是鼓励的,因为只有首先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才有可能让学生更多地吸收语文知识。
比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文时,由于文章中在形容云朵的五彩斑斓时使用的是银灰,血红,酱紫和橘黄等颜色。一般来讲,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会感受到五彩斑斓是很多颜色,比如绿色,蓝色,黄色等,这些颜色与文章中的颜色并不相同,但是学生的理解也并没有错误。在后期作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解五彩斑斓的具体含义,使学生能够更广阔地理解词语,为将来的写作奠定基础。
三、合作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各种学习习惯,形成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当关注学生其他的能力,比如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素质教育理念也要求学生应当通过合作,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因为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探讨,先解决通过思考能够独立完成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为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或者采用层次教学法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给家乡孩子的信》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合作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当对学生的接收能力,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然后根据班级人数大致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第二层次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第三层则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弱的学生。然后教师通过分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持平。然后教师再根据文章的教学目标,向每组提出具体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在小组合作中,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带领程度较差的学生共同提升。当然,教师也应当对每组的学习情况,交流情况进行指导,总结以及评价,这样才能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渗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明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因此,小学阶段不仅要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还应当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解。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化经典作品的魅力,形成良好的语文审美情趣,并且还能从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人文素养进行陶冶。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应当仔细研究教材,找到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为学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课堂。
比如,在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教师带领学生首先通读文章,让学生找出不会的地方,由教师一一进行解答,然后让学生再精读文章,感受到作者笔下浓浓的母爱。由于本篇文章描述的是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批注,让学生在文章中披露出作者从语言,动作描写母亲的地方,当文章讲解之后,教师在要为学生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孝道的句子,或者为学生讲解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找到关于孝道的资料。再次上课时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引导力量,指引着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时刻牢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带去更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还要注意到,教授语文并不仅仅是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要培养一个懂文化,爱文化,有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意识的新世纪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薛翠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也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J]. 教师, 2018, 000(011):16-17.
[2]袁仁琼.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分析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3):0059-0059.
[3]李祥群. 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谈核心素养背景下能动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