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莉
义乌市宾王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基本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创新。创新教育追求的是开发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在民族创造性、创新精神培养中,教育肩负着重要使命。数学教育应立足学生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出发,打开学生的视野天窗,拓展学生的时间与空间,创建平等、民主师生关系,营造自然、和谐课堂气氛,做好教学过程优化,改良教育方法,达成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目的。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创新意识
前言:数学是我国教育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为提高数学教育有效性,教师需要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表现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堂活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效果。有了兴趣的铺垫,学生才能主动学习,在活跃的气氛中主动思考,根据过往经验,创新创造全新的内容,使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展现学生的创新活力。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数学教育中,情境教学法属于非常常见的手段。情境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培养有非常巧妙的作用[1]。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活力,达成学生创造思维的激发目的。情境的最大作用就是启发,降低学生的学习排斥感,让学生形成全新的思路和想法,该过程学生完成了知识构思,同时也能够根据解题思路进入课堂。教师教学期间需要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创造性能力,抒发自己的看法与见解,给出不同的解题建议和方案。在主动参与实践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比如在讲解加减法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逛超市的情境,学生扮演消费者和销售人员,消费者挑选商品,销售人员为消费者结算账目。学生被趣味情境所吸引,在使用知识的同时,理解数学技能。
另外数学教育中,教师还要考虑数学语言的合理使用,应保障语言具有启发性,且学生能够理解。在循序渐进的点拨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主动参与情境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考虑到小学生稳定性不足,性格活泼好动的特征,数学教学期间,需要重视学生兴趣挖掘和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有了兴趣的支持,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互动[2]。依靠兴趣支持,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创造思维与能力。
数学教育有着极强的理论性,讲解理论的过程乏味且枯燥,并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需要使用多样、新鲜的方法吸引学生。比如幻灯片、多媒体都是很常见的方式。以上方法可以再现数学趣味性,展现数学学习魅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以后,教师需要将实践与教学活动结合到一起,拉近数学与知识、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表现出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数学知识使用热情,提高教育效果。
比如在学习分数乘除法知识点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属于难度比较大的部分。讲解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直观展示计算过程,使学生建立直观的理解,消化原本复杂的内容。学生被画面和声音所吸引,提高学习热情。
三、交往互动,开发创新能力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育需要打造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数学教学期间,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实现思想层面的交流,在集思广益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法,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对提高教育有效性和达成创新意识培养有非常好的效果。交互合作中,学生用交流形式思考和讨论问题[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使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学生在交互合作中积极讨论问题,能够让学生找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办法。
比如在学习面积知识点的时候,为了了解学校的主席台面积大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使用格尺可以测量书桌的大小,但是主席台非常大,我们应该怎样得到面积呢?此时学生积极思考,展开了研究与分析,有的学生说,用步测,也有学生说使用格尺测量,还有学生说利用比例计算。学生在交互合作中积极讨论知识点,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达成了创新思维培养目的。对于培养创新意识来说,创新思维的开发十分重要。有了创新思维的支持。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才能得到拓展。
四、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为达成学以致用目的,实践课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全新的知识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感知,活跃思维,逐步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能够活跃头脑,让学生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认知,并且还能帮助学生加强知识记忆,获得学习成就感。
结语:
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言,创新意识培养意义重大。小学时期需要足够重视,这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培养,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的方法。教师使用多样化的手段开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晔.网络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创新[J].传播力研究,2020,4(19):185-186.
[2]刘柱源.基于创新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85.
[3]刘金萍.谈如何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小学数学基础教育[J].才智,20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