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曹玲玲
[导读] 物理教师在对高中生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到任务驱动法的运用价值,通过任务驱动指导班级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和实践体验,有助于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基础上获得更高层面地知识体验。
        曹玲玲
        广东省清远市源潭中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物理教师在对高中生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到任务驱动法的运用价值,通过任务驱动指导班级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和实践体验,有助于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基础上获得更高层面地知识体验。研究指出任务驱动法是将问题作为具体的导向,引导班级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或者是互动探究等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和结构梳理,在教学资源整合基础上提高学生们对教材内容地体验程度。所以本文分析物理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法对高中生开展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师;任务驱动法;高中生;问题导向;自主探索
        前言:基于课程教育特色与高中生呈现出的认知情况,物理教师需要改变陈旧的授课思维,重视在各项资源运用基础上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在问题导向指导下推动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因为传统教学方式限制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与实践运用的能力,未能让班级学生获得更高水准的知识体验,不能打造高水准的学习平台。所以物理教师需要在任务驱动法合理运用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教育方案,重视引导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梳理与实践运用分析。
一、物理教师应该关注到任务驱动法的运用价值与特色,通过导学案指导高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预习
        因为单一教学未能让高中生获得更高层面地知识体验,所以物理教师应该关注到任务驱动法的运用价值与特色,重视通过导学案指导高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预习。这样能通过任务驱动推动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引导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和运用体验。
        例如在开展“曲线运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需要在教材内容整合基础上设计导学案,围绕重难点内容提出思考问题以指导高中生进行预习分析,通过预习思考提高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围绕曲线运动概念、特色和实践运用价值等问题指导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与结构梳理,在问题导向指导下推动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1]。物理教师可以围绕预习思考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知识讲解,在掌握任务驱动法运用价值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预习意识,以此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结构整合与精准运用的能力。
二、通过生活资源运用打造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和结构梳理
        研究指出传统教学方式限制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与实践运用的能力,不能让学生对课程教育特色进行有效了解,达不到预计的课程培养目标。而任务驱动法可以革新传统的授课思维,通过问题驱动引导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围绕问题探索和交流情况制定完整地知识结构[2]。

基于课程教育和生活之间的关联,本文认为物理教师需要通过生活资源运用打造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和结构梳理。
        以“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课堂教学为例,物理教师应该立足家庭用电情况,用电安全与用电事故等生活现象开展生动化的知识讲解,围绕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提出多个层面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解答思考问题过程中梳理相关的知识结构。“围绕家庭用电需求分析家庭电路的设计原则是什么?”“安全用电的概念和落实价值是什么?”“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关注到哪些用电原则?”“当遇到用电事故时需要怎样科学处理?”这样能在任务驱动指导下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与观点互动,提高班级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探索和实践运用效果。
三、立足任务驱动指导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实践验证的综合能力
        物理教师需要引导高中生通过自主探索或者是互动探究等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和结构梳理,在任务驱动指导下开展多样化的知识讲解,让学生深度探索课程知识与精准运用。实验操作是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实践体验的主要方式,教师在后续课堂教学中应该立足任务驱动指导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实践验证地综合能力。
        在进行“摩擦力”讲解时,物理教师应该组织班级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答“摩擦力的概念是什么?”“摩擦力大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关注哪些事项?”等合作学习任务[3]。教师需要围绕高中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知识讲解,提高班级学生对摩擦力概念与操作原则等内容的了解程度,以此提升学生们对物理规律的认知与实践运用能力。
结论:
        基于高中生呈现出的认知情况和全面发展需求,物理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搭建高水准的知识探究平台,引导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和实践运用。本文认为教师应该关到任务驱动法的运用价值与特色,通过导学案指导高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预习。同时需要通过生活资源运用打造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和结构梳理。此外也应该立足任务驱动指导高中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实践验证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功率”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06):77.
[2]赵燕.任务驱动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4):2-3.
[3]陈梦馨.对高中物理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呈现方式的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