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娟
宁夏大学南校区幼儿园 750011
摘要:中国家长自古都有“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夙愿,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根深蒂固,而幼儿教育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自然背负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重担,随之各种幼儿教育机构提早将“小学化”提上市场经济的舞台,打着“早教”“开发”“启蒙”的口号,机械呆板的向孩子灌输小学知识,更有些民办幼儿园为自身利益,提前教授幼儿写字、拼音、100以内的加减,大大挫伤了幼儿求知的欲望,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原因 弊端
德国教育家弗鲁贝尔最先创办的育儿机构命名为“婴儿职业所”,但在后来的一天,他在花园散步时,看见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而顿生灵感,将“婴儿职业所”改名为“幼儿园”,寓意着“幼儿园”就是幼儿健康成长、自由快乐的花园。然而过度的超前教育,使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追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点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这种倾向超越了学前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学前幼儿的认知规律,过早增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负担和压力,又由于这种学习模式有悖于当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学前教育原则,不利于幼儿的终身发展。
一、追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各种原因
(一) 传统教育的观念因素
中国家长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系统应试教育的压力影响,认为孩子的成功必须赢在起跑线上,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在起跑时领先,使出了浑身解数,极尽所能的教孩子各种知识,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有甚者以自己的孩子学的知识多为傲。殊不知,他们正在一步步的剥夺孩子的快乐,泯灭孩子的天性。
(二)幼儿园市场商业化运作
如今的幼儿园格局,民办幼儿园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作为承担学前教育主力军的民办幼儿园为了竞争谋生存,在设定课程目标时,尽可能的投家长所好,迎合家长的要求,人为的将幼儿园课程提高到小学的程度,而忽略幼儿的发展水平。
(三)幼儿园课程管理不完善
我国幼儿园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不健全,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总的教育目标和实施原则,再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各幼儿园自行决定本园的实施课程,结果导致幼儿园课程层次不齐,鱼龙混杂。加之政府对学前课程管理不严,最终让小学课程在幼儿园崭露头角。
(四)小学幼儿园双向对接不和谐
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要做的事,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的衔接更为重要,特别是幼儿园大班教师和一年级教师,要相互了解对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向此倾斜,以使孩子在心理上可以接受,不至于产生“陡坡”,共同实施“零起点”教学,共同铲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土壤。
(五)幼儿辅导市场泛滥
随着幼教事业走向市场化的步伐,许多人也就抓住了这个商机。创办了许多的民办培训机构,这些民办教育机构游离于国家幼教政策之外,变成纯粹的营利性机构,例如学前班、幼小衔接冲刺班等,这些机构无形中对“小学化”倾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一)危害幼儿的身体发育
3~6岁幼儿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长时间的强制或要求集中注意力,他们的大脑容易紧张疲劳,会严重的伤害神经系统,使幼儿表情呆板,反应迟钝。而过早的进行规范性的学习,近视、驼背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另外,过早的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大脑神经元受刺激的机会,阻碍幼儿大脑发育,同时还使肌肉、骨骼和心肺功能也受到影响
(二)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局限于我们已经知道和理解的,而想象力覆盖整个世界,包括那些将会知道和理解的”。而“小学化”“静坐式”“拔苗助长”的超前教育模式,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时代在发展,知识也在与时俱进,当代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他们要适应未来科技,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而我们的教育却在一步步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限制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试问我们要怎样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三)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后期难以纠正
有许多培训机构和部分幼儿园教师在知识传授上没有达到小学教师水平,知识的传授不正确,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到位,幼儿一旦形成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升入小学后,教师往往很难纠正。
(四)孩子还未上学,已经厌学
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大脑以及身体各器官组织发育还不完善,不具备小学生坐下来的正规学习,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受到家长及教师的批评指责,自然会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结果是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五)影响幼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大量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要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否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好奇,是否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社会交往能力及合作意识等,而这些良好行为能力的养成关键期都在3–6岁,所以,从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以上这些能力的培养,远比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意义,没有速成的教育方法可言,而每一步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成长的马拉松长跑才是成功的教育,是不是输在起跑线上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在终点。
参考文献:
《儿童心理之研究》陈鹤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