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青青
温州市龙湾区罗西第一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 325024
摘要:幼儿园是孩子品德建设的重要时期,而此时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领导者的重任,对孩子开展关键性情感教育,从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本文针对当前幼儿园孩子的特点进行分析探,德育工作的策略重点。
关键词:幼儿;德育;情感教育;创新
传统的德育教育更注重理论式的说,往往教师按照教育标准进行思想内容宣讲即可,但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孩子所接触的事物更加多元化,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广泛,需要幼儿园教师深入分析孩子的年龄特点与成长规律,不断的创新情感教育,对孩子进行多元化的教育指导,并应注重孩子的心理变化细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
一、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中的价值分析
情感教育理念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在近些年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当中对其教育过程的积极性愈发重视,情感教育理念主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主导,透过思想渗透以及言传身教的影响,让被教育者找到自身的理想及人生价值。首先在其教育理念的落实过程中,需要帮助孩子在心灵以及精神上获得满足感。其次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审视问题,帮助孩子从幼儿园家庭以及日常的活动中寻找到幸福的点点滴滴,以此增加同学的幸福体验情感。最后。情感教育要从多方角度对孩子进行渗透教育,培养孩子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及学习态度,并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都采用应试教育形式,因此传统教育理念对当代的教师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德育教育往往流于表面,教师只是抽出部分时间进行理论性的说教,没有针对孩子的思想动向以及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化、合理化的探究,缺乏科学教育对策,因此总体上“形势大于实质”、“内容大于效果”。很多教师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针对德育进行深入研究,一般只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德育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古板、机械化,也不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甚至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也无法达到想要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情感教育在幼儿园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路径
(一)深入落实情感教育理念
孩子的生活较为单调,通常是以家庭和幼儿园为两个主线,因此所接触的人员也比较固定,这样的情况也就导致了很多孩子的情绪和思想会受到周围的事物的影响。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从孩子的日常行为以及思想动向进行观察,更多的给孩子鼓励及赞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通过合理的教育提升孩子的情感认同。
建议教师的课堂上进行深度观察,对于孩子的学习状况、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专注力等方面进行记录,针对存在问题的孩子进行课后谈话,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心事较重的孩子,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了解孩子实际困难,给孩子最大的帮助,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及学习当中。因此学前阶段的情感教育要以孩子为教育主体,注重学习的兴趣点,寻找思想本源,并将深刻的含义思想深深的印刻在幼儿的内心中,相较于单调的说教效果要更加具有教育优势。
(二)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在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中,需要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长时间的进行相处,孩子正处于好奇心强及探索世界的年龄段,因此群体生活可以让他们有更强烈的归属感,与小伙伴一起学习游戏、锻炼身体,能够让孩子学习和活动更有动力,因此提升孩子的情感认同,要让孩子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并在集体活动中树立集体荣誉感,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可以将其划分为若干小组,并组织每个小组进行各类课堂教育活动以及课外活动,但是要保证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性,让同学通过小组竞争懂得团队配合,齐心合力的重要性。最后每一个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可能碰见不同的问题及困难,此时教师要发挥其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组织其他同学向遇到困难的同学伸出援手,通过沟通交流培养孩子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也能让孩子懂得和了解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
(三)注重实现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融合
幼儿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想,因此教师不能对孩子的想法进行过多干预,而是要注重自身的引导性,因此就要求教师对于孩子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为孩子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深入的了解可以为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起桥梁,对于孩子的思想教育引导也会更加顺畅。这个阶段的孩子去了一定自尊心,因此教师在言语和举止间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面对孩子犯错等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情感融入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此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幼儿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因此采用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教师要尽量摆脱理论式的说教形式,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并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以此提高孩子的自身道德修养。孩子具有很强的性格可塑性及模仿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孩子的关注,例如在教师随手捡起垃圾放在垃圾箱中,也可以对孩子引起情感共鸣,这样就可以为环保意识教育提供自身的榜样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以及健康人格的构建,情感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也是幼儿园教师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和思想动向进行观察,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符合孩子年龄现状的教育方法,通过多元化丰富化的教育内容,实现孩子全面素养提升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成洁.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中的实施[J].教育,2020(30):49.
[2]庄莉莉.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中的实施探讨[J].家长(中、下旬刊),2020(2):43,45.
[3]王丽.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幼儿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4):163-164.
[4]黄英杰,李媛.幼儿游戏的德育价值与途径[J].教育与教育研究,2020,34(7):7-18.
[5]何兴园.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有效运用[J].文渊(高中版),2019(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