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赵阳平
[导读] 小学是学生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
        赵阳平
        义乌市宾王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小学是学生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由此可以清晰的看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时期,学生就如同白纸一般,面对事物的时候并不会有深入的思考和想法。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跟随素质教育脚步。在德育教育工作发挥出重要价值的情况下,完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和升级的过程中,保证德育教育工作顺利稳定开展。在引导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综合素质发展的情况下,全面促进小学生进步和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德育;渗透意义;具体策略

        前言: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教育环节中,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看到了希望。教师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把握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给予学生心理指引的情况下,完善学生的实际成长道路。教师激发学生参与德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在跟随心理健康教育脚步的情况下,成就自我发展和进步。结合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现状,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现状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全面,没有受到重视。有些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关注学生的智力培养,出现了重智力和轻德育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得以完善。有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缺乏情况下,难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育层面。然后,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形成准确的认识,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师资力量不够充足,在指导上缺乏较强的力度。小学教师往往没有较高的心理知识专业水平,在此背景下,经常是讲座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长时间背景下,学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指引,在难以提供完善心理指导情况下,让心理教育课程退出了教育行列。
        第三,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一样,都展现出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学生拥有素质发展机会。但是,短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积极带动学生学习。在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况下,导致课程不能顺利实施。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合理的渗透在小学德育教育环节中,让学生在思考学习的过程中,也拥有了良好的指引。教师需要对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如下: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会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给予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引,学生在获得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情况下,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教学发展,获得一定的道路指引。第二,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指引,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学生自身潜能得以挖掘,拥有了释放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在不断的带动学生学习进步和发展的情况下,引发学生重点思考。第三,学生在健康的身心状态下,也更好给予教师内容的反馈,在师生之间沟通评价之下,促进了小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小学德育教育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需要制定出合理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朝着良好方向发展,从多个角度入手,真正的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综合能力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具体策略
(一)构建师生互动,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比较简单的,在很多时候往往是不知道如何释放的。

在此情况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日常教学的时候,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轻松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在面对课业学习的时候拥有积极心理。教师还需要定期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并开展德育教育,
        班级中有一名学生,之前特别开朗。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就总是沉默。为了了解这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通过家访的形式和这名学生的父母沟通。在家访过后,了解到孩子是因为父母离异了,在心理上出现阴影,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流。在此背景下,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向孩子说“父母有自己的苦恼和不容易,但是不管父母是怎么样的,他们对自己的爱都是不会变的。”通过话语的抚慰下,让孩子逐渐走出来。教师和这名学生成了朋友,当存在问题的时候就会和教师积极沟通。教师做好了心理辅导,也在其中渗透父爱和母爱的伟大,让孩子意识到孝敬父母,理解父母的不容易[1]。
(二)立足日常教学,完善心理健康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情况下,让学生在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围绕下健康成长。一般情况下,教师以打造多种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主,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之外,还应该紧紧把握日常活动,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训。比如,在课余时间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些有趣的活动。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拉近距离,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重点把握学生的心理想法[2]。
        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身心,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并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则在课余时间的时候,把学生组织在一起开展拔河比赛。在拔河比赛的过程中,学生拥有了压力的发泄机会和空间。而且,实际活动的时候也让学生之间交流。在互动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学生为了赢得比赛齐心协力,面对困难的时候不会轻易放弃。在提升学生团结协作和体育素养的情况下,也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3]。
(三)强化家庭教育,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家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也形成了巨大的影响。通常,如果家长自身拥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家长的潜移默化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家长自身的为人处世和行为习惯,会对孩子的发生形成影响。有的家长平时并没有关注环保,会出现不注意卫生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随意丢垃圾的现象。有些父母没有注重文明用语,孩子从小就学会说脏话。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教育地位,教师通过家长会的合理开展,向家长积极彰显正确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也可以通过现代技术与家长沟通,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并完善家校德育教育工作。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中,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拥有健康身心的同时,也会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在此,学校可以构建家长开放日,提供亲子运动会或者是亲子动手操作活动。这增加了孩子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情况下,也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激活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在相互交流和促进过程之中,实现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在完善亲子活动之下,让孩子在认真阅读和运动过程中,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推动小学德育教学体系中发挥出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面对课业的时候不会形成较大的压力,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学生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获得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发挥出教学作用,为带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这其中,多个角度上进行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为学生带来完善的生活氛围。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下真正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钮纯羚.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0(51):224.
[2]周小烈.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0(43):240.
[3]黎远航.浅淡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20(14):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