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彭俊铭
[导读] 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教师必须要及时的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观念,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变得更加的浓郁,这样才可以有助于提升整体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
        彭俊铭
        防城港市防城区第三小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教师必须要及时的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观念,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变得更加的浓郁,这样才可以有助于提升整体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并且老师还需要在实践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贯彻并落实下去,明确的设置课堂的教学目标,合理的使用自制教具,发挥其工具的辅助效应,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变得更强。
关键词:自制教具;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运用
        引言: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通常会强制性的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以讲授为主的方式,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并且其教学对于板书、教材的依赖度会比较高。在教学阶段应用自制教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的浓郁,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意识,要创新性的使用自制教具,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1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各物的好奇心理会比较强,所以老师需要分析小学生的特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深入的探究并思考教学问题,不可急于求成,要保持循序渐进的状态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可以使得整体教学的成效变得更加显著。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所使用的强制性教学方式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不良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上所占用的时间会比较大,在大部分的时间中学生只能扮演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忙于记录数学笔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所以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制教具,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要和学生进行互动,以学生为主,创新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积极自主的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变得更加的强烈,同时给其创建出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这一知识时,老师可以布置好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准备好课堂教学时期可能应用到的各类材料,可以使用剪刀和彩纸修剪好图形,之后要让学生观察这部分图形的特征,找出图形的共同点以及差异点,这样学生就可以更为深度的了解并掌握图形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将自制教具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2分析学生特征
        自制教具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并巩固数学知识点,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阶段,老师要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综合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老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其需求去设置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制作教具的阶段有所收获。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老师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教学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合作沟通。例如,在讲解《认识钟表》这一知识时,学生对于钟表的认知不够深刻,所以可以利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应用竹签以及卡纸等制作钟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使得学生依据自身的想法去合理的制作并设计钟表,老师要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要纠正问题,这样会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变得更强,并且其在制作钟表教具之后,还可以判断指针实际所指的时刻,让学生更为深刻的认识时钟和分针,掌握和钟表相关的知识。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参与实际训练的时间及机会会比较少,老师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下课堂所讲解的数学知识点,这和新课标的要求标准相违背,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想要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自主学习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更好的实现数学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度的了解数学知识点,培养并巩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和其他学科有着较大的差异,数学知识点的概念较为抽象,并且很多运算都会给人一种重复的感觉,不能让学生较好的记忆一下这部分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并且这种刻板的方式会让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变得越来越差。对此,老师必须要及时的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借助自制教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较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调节教材内容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削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抵触、厌恶的情绪,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变得更强,从而帮助其实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去用卡片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师生一同去制作教具,可以缓解老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用自制教具,改进优化课堂教学对策,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4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具
        想要让学生学习热情更加的持久,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那么老师就需要构建一个更为真实的数学教学环境,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变得更加的强烈。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以及音像资料整合在一起,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诉求,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变得更加的强烈,同时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课堂当中所占据的地位。比如,在讲解《圆的周长》这一知识时,老师可以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思考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应用电脑操作多媒体软件,依据周长和直径的变化,来探索其存在的规律,这样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十分的优越。可以先在屏幕上给学生展示圆,同时标注好圆的直径,借助电子量尺测量出曲线的长度,同时要建立学生统计测量数据的表格,让学生拖动直径一端,其长度缩短增长对于圆周长的影响。如果学生在操作时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应用计算机引导其操,要设计出直径和周长关系的计算器,学生通过反复实践及观察,将其内容记录整理下来,能够得出结论,知道圆周率的数值。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变化性会比较强,所以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制作教具,可以更好的活泛整体课堂的教学氛围,同时还可以调动感官感受,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其中,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数学活动当中更好地感知学习的快乐,接受数学知识,给其日后的学习做铺垫。
5利用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去归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自制学具的时机,提前预设教学策略,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并全程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讲解,避免制作过程流于形式。如在教学“倍的认识”时,这是低年级知识中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先让学生在第一行摆上两根小棒(强调这两根小棒算作一组),第二行也是两根一组,摆这样的三份。学生摆完之后,教师提问:第一行的两根是几份?第二行是几份?学生回答:第一行是一份,第二行是三份。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引入知识点:这样一来,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通过教具的摆弄,更好地认识倍的含义,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完成操作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操作方法进行归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当中,合理的使用自制教具会让一些较为抽象且繁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的具象化、形象化,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加深新模块知识的理解深度。老师要合理的开发自制教具,将自制教具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出来,深入推行数学教学活动。

本文系防城港市2020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改要求下有效运用自制教具助力小学创新教育的应用探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2020C115
        
参考文献:
[1]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李发俊.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张大路.华夏教师.2020(12)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探究[J].张慧.考试周刊.2021(02)
[4]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陈磊.智力.2020(34)
[5]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杨家骏.读写算.202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