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袁儆
[导读]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步入新层次,为提升育人质量,应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袁儆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摘要: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步入新层次,为提升育人质量,应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既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新的机遇,有助于打破教材、课堂对教育工作的限制,传播正能量,使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易对大学生形成负面影响,使其产生错误的认知意识,部分学生崇尚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校园中刮起攀比之风、奢靡之风,错误思潮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防线。为此,笔者立足于新媒体时代中,探思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影响;对策
        引言: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智能移动设备的应用愈发普及。其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生活、沟通、购物更便利,也对教育工作推进形成深刻的影响。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质量,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1]”这一关键问题。无论是高校思政教师,还是辅导员,都应具有工作反思意识,客观评价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趋利避害、直面问题,制定有效应对策略。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
一、浅议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注重对新媒体的应用:首先,有助于充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内容,将微信、抖音、今日头条、微博等新媒体软件中推送的新闻,作为教学补充内容,促进思政教育的因时而进,使学生获取多元化知识,在积极、正向思潮引领下,调动他们的思政学习兴趣,使其理性的看待文化多元化,形成文化自信。其次,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新媒体的发展让高校思政教育焕发新的生机,面对00后大学生,教师和辅导员会用时尚化、网络化、年轻化语言,深化思政教学,密切师生互动,助力大学生隐性学力发展。最后,有助于学生开展碎片化学习。新媒体使信息传播速率更快、消息影响更广泛,学生可通过各种信息途径了解社会新闻、国际热点。搭建校园智能信息平台,做好舆情管理,在渗透人文关怀中,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思政教育,摆脱说教主义,提升思政教育效率。
(二)负面影响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文化多元化发展,会使辨识能力不足的学生产生价值观动摇。新媒体世界中有着海量信息,各种正负面声音交杂,在各种思潮交织中,一部分学生便会产生困惑。比如:网红现象使很多大学生关注整容,根本无心向学;还有的学生终日沉迷网络游戏,用生活费打赏主播,进行冲动消费等。错误的审美意识与“躺赢”心态,使校园中刮起奢靡、攀比等不良风气;另一方面,各种五花八门手机APP深深吸引着大学生的目光,严重威胁着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地位[2]。人人手握“麦克风”,谁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在获利心理驱动下,有些人为了博取眼球,便会发出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言论,他们或义正言辞,或慷慨激,还有的则另辟蹊径。其中便有人用自己的强盗逻辑,侵蚀与荼毒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对思政教育形成不利影响。


二、应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策
(一)抢占先机,搭建高校思政教育智慧平台
        化解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应研发高校智慧思政教育软件。其应具有思想性、创新性与趣味性,大学生可运用智能设备登录,观看社会新闻、展开思政学习,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在打破传统思政教育方式中,避免知识讲授、理论灌输的枯燥性。例如:可通过微博、soul、知乎等社交软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开设院校公众号平台,在消息发布中,以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使他们坚定信仰、具有思政素养。并且,应对思政教育方式、课程进行改革,使其有情怀、更诙谐,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具有辨识能力,形成正确的三观,不被新媒体网络中别有用心之人影响、利用。
(二)创新方式,把握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动权
        在智能时代中,加强对新媒体的运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还应做好校园舆情监控,优化课程体系,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应培养学生意见领袖,传播主流价值观。例如:可在青年思政教师、基层党组织、学生会、名人校友等不同群体中,进行意见领袖的选拔。这些人应关注新媒体信息,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具有信息解读意识与广泛的号召力。同时,应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进行主题内容推送,举办校内活动。
(三)明确方向,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重视对新媒体载体的应用,应发挥思政教师、辅导员思政教育主导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完善高校思政育人体系中,重视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使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具有明晰的方向。例如:应使学生具有对网络信息的分辨意识,以防偏听偏信、盲目听从。可增设相应的选修课,在培养学生思政素养中,使其展开对社会信息的分析、探讨、辩论,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中理智发声。
(四)优化方式,打造高校思政教育师资团队
        注重对新媒体的运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质量,还应优化教育方式,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团队,调动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倾听大学生的心声,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或者,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美好的品格,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使其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并可将主题实践活动上传到新媒体网络平台中,掌握新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认真做好工作总结与数据分析。以便构建良好的校园风气,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奠基。
三、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开展效率高低、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人才培育质量。毕竟,思政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3]。为使其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应当重视对新媒体的运用,通过多渠道发力,丰富思政教育内涵。在新载体的应用下,密切学生与思政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展开全方位育人。从而,让大学生树立坚定地理想信念,在他们的内心厚植爱国爱党意识,使其具有核心素养、进取意识、广阔视域,培养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让他们拥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友情.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12.
[2]张洹浩,陈卉.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弱化原因及对策探析[J].理论导刊,2021(4):10.
[3]李兰.网络直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