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黄金通
[导读] 综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自身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探讨“图解法”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对于今后全方位深化初中地理教学有所帮助
        黄金通
        莆田涵江石庭华侨学校
        摘要 综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自身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探讨“图解法”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对于今后全方位深化初中地理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地理课堂 了解 思维 直观化
        地理课堂教学中靠“讲述”灌输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认识潜能;另一方面则是没有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智能,虽然反复强调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智能,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仍无法摆脱被动受教的地位,因此,本人在地理教学中尝试运用地理“图解法”方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1、课文与地图并重,突出地图的教学功能。
        地理教材主要由课文和地图(插图)两部分组成,与课文相比较,地图集地域性,综合性和直观性特点于一身,信息量大,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图像表达方式。将地图作为主要教学媒体,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因果联系与分布规律的理解、分析和记忆。通过填图、绘画和说图的技能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概括和表达能力。通过图的变式训练,有利于教学的反馈,从而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变通能力,因此,教学中强调充分合理地进行地图教学训练使学生的智力和技能的培养就会向良性方向发展。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培养学习方法和习惯。
        地理教学的内容可以由教师的讲授来完成,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读图实践来完成,但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授人以“鱼”,以教师认知的结果代替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是得到了教师给予的结论。后者是授人以“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读书,读图实践获得结论;其得益不仅仅是结论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识潜能得到了开发,由此培养了学习兴趣、方法与习惯,带动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
        3、强化以读图、析图、填图、绘图与说图为主线的能力训练。
        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读图析图为主线。

教师每展示图与思考题时,必须让学生自己在思考题的引导下,通过对图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综合等,找出正确的答案,或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务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
        学生解题可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指定,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一般由中上成绩的学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与本课时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当学生遇到难题不能作答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读图,从图中启发学生找出图与题的内在联系,或用更浅显的思考题步步诱导,或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弄清解题的思路,掌握解题的技巧。
        填图训练一般要求是在“填充图册”中的底图上按要求填注地理事物的名称,并养成“自北而南,自西而东”的文学注记习惯。初一年级的学生要求较低,学生能在《中国地理填充图册》中的“中国政区”轮底图上按要求填注我国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就行。初二年级的学生要求较高,学生能在《世界地理填充图册》中的各大洲、分区或国家轮廓图上,按要求填注山脉、河流、海峡、城市等多种地理事物,以利形成综合性的立体空间格局,加深对地理事物因果特征的理解与记忆。
        绘图训练需经教师示范,学生由临摹发展到清绘的过程,并培养成“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严格图例、相对准确”的绘图习惯。初中一年级的绘画训练是基于“方格缩效法”,指导学生在自制的《中学地理绘图册》上绘出中国政区简图,初中二年级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技能,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在《中学地理绘图册》上勾画各大洲、分区或国家的轮廓图,还需填绘山脉、河流、海峡、城市等多种地理要素。
        看图说话是指导学生一边看地图、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地图中反映的地理事物。要求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自读分析地图后,学生按提问的顺序依次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并养成“要点与地理谜语结合”的表达习惯,借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加深记忆,看图说话的训练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引导学生自读的设问是否明了具体,必要时应启发或暗示;对于成因型、特征型、规律型、分布型的图表更应如此。在学生看图答问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归纳并板书,从而使学生自读分析获得地理知识条理化、纲要化和系统化。
        在当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过程中,强调向45分钟要质量,不搞预习,不留课外作业,使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自己支配,“图解法”既可把地图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又把地图作为学习知识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征,既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整个教学教程,师生感情融洽,教学气氛好,学生不知疲倦地学,教师不辞辛苦地教,教学过程经常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具有时间省,信息传递效率高,教学效果好等优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