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直播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张许畅
[导读] 随着直播行业爆炸式发展,直播专业化成为趋势,相应专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多,大部分从业者仅靠个人经验进行直播、缺乏专业支撑
        张许畅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   300180
        摘要:随着直播行业爆炸式发展,直播专业化成为趋势,相应专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多,大部分从业者仅靠个人经验进行直播、缺乏专业支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直播企业人才需求探索在直播环境下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直播;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多行业受到冲击,实体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尤甚,原本已高速发展的直播短视频行业优势更加凸显。2020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直播销售员”工种,直播短视频业者身份得到承认,行业进一步规范化。爆炸式的发展为行业带来众多新鲜血液,然而行业缺乏专业支撑,中职院校在直播短视频人才培养方面还在适应摸索,对于企业人才需求不够明确、缺少相应专业建设及校企合作培养方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在直播短视频行业中,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直播短视频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当前直播短视频企业需求广,中职电子商务学生具备较好就业前景,在岗位、数量、学历层次上均有体现:
        (一)直播短视频行业业务模式拓宽,人才需求跨度大,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直播短视频团队除主播外还包括助理、场控、策划、运营、数据分析、拍摄、客户服务、物流管理等多个岗位,其中助理、策划、数据分析、客户服务、物流等岗位入门难度较低,中职电商学生基本能够达成,特别是数据分析、客户服务、物流知识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已存在,学生具备较专业的能力,同时学生进入该岗位后通过岗位实践不仅能够纵向钻研该岗位技能,也能横向拓展,而行业能够提供足够的生存、成长空间。直播企业想要发展不能仅采用自拍自火的模式,应逐渐开展与各行各业的合作,如为旅游景点等合作对象定制直播或短视频,探索“直播+”的新盈利模式。但在这种情况下,业务的不稳定性与人才保留的冲突越发明显,按照传统上班打卡模式的就业方式已经无法均衡,探究新的工作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企业对人才需求重能力、轻学历,重在成果
        企业内除行政、管理岗外对于学生学历要求非常灵活,不仅有名牌本科大学的毕业生,也有高中学历的员工。对于人才需求,直播与短视频行业更多是对学生品质和素养的要求,强调学生必须实干、能坚持。作为新兴行业,能提供的学习、复制的经验与模式较少,其本身也更强调个性,因此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摸索,在企业管理人员看来,即便是大学生也需要在进入直播公司后重新花时间学习培训。很多岗位中职生与更高学历的学生处于同样起跑线,而中职生本身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意识好、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与直播短视频企业需求契合。
        二、直播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及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一)行业快速发展,团队升格企业、内部需求难以突破
        当前直播行业由偶然爆火的昙花一现式短视频营销逐渐转向有计划、规模化的MCN产业。不同MCN企业的目标不同,有平台服务类,利用手中已有资源为各独立直播团队提供信息与服务;也有企业自营类,即企业本身招募主播对目前企业直接对接的业务进行直播、短视频推广,为主播提供工资加提成,类似直播界的造星公司。直播行业缺少系统的理论体系支撑,导致当前直播行业的发展缺少人才动力。MCN企业的出现,是直播行业规模发展迅速导致的行业自发转型升级现象,寻求学科支持、直播人才培养由个体自发学习向多角度规模化培养是必然阶段,但当前中职专业的课程体系无法支撑,亟需专业更新优化。


        (二)校企合作存在天然障碍,难以迅速建立可复制培养模式
        直播短视频在校企合作上存在两个障碍。首先直播一般开始于19:00甚至更晚,结束时间基本都在深夜,时间与学生作息相反,增强了校企合作的难度;其次,直播与短视频拍摄所处环境较杂,提高了学生管理难度,并且短视频拍摄分棚内取景与外出取景,跟组实践也会导致学生分散,对校企合作学生的管理难度又提出了要求。当前关于直播短视频行业开展校企合作并无较好范例,既缺少校企合作的整体框架,也无细节预案,专业建设不足导致缺少持续性更新的评价体系。
        三、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直播短视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加强校企沟通,调研企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直播企业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播将团队扩展为公司、企业,这类公司拥有广泛的直播经验,但是欠缺总结、转化的能力,更缺乏将之整理出有效人才培养体系的能力,较为脆弱;另一种是由传统传媒公司转型而来,主体架构沿袭传统媒体公司的结构、呈现商业公司的特点,具备完整的行政部门,但是在细节处又显露出与直播行业融合不深的现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当务之急是专业教师能够定期、稳定的进行企业跟岗实践,明确各个环节企业需求,了解各个岗位职责,形成以直播流程为横向、以岗位职责为纵向的明确任务清单、列出考核标准,理清直播技巧与禁忌、学习相关平台与法律法规,从专业层面向企业提供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获取一线实践经验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建设能力,企业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岗责与评价表从而提升管理能力、加快主播培育进程,校企双方加强沟通、为共同培育直播短视频人才打下基础。
        (二)电子商务专业需多线程推进建设
        短短几年内,直播短视频行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并已于2020年7月成为国家承认的职业,这一行动不仅肯定了直播短视频行业的职业地位,也是国家准备对直播行业进行规范化引导的信号,对应的法律法规也将逐步推出、完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应当从两个角度开展多线程探究行动。首先是课程结构调整下课程建设的多线程,不仅要推进直播教材的编纂及相关案例、微课等资源建设,也要推进商品知识、消费心理学、营销技能等营销类课程以及物流基础、电子商务与物流等物流类课程的融合,同时也应加强沟通技巧、礼仪等素质培养课程的融合。其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应充分利用课程学习、校企合作、二课堂、行业比赛及其他手段同时推进直播短视频人才培养尝试,多线程同时推动,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三)多维度探究校企合作模式,提供软硬性支撑
        以当前情况来看,最简单的划分方式是以实践地点为核心,划分为校内直播实训和校外企业实践两种。校外企业实践应当循序渐进,由实习生起,引入经过校就业部门审核的直播短视频企业进行招聘,学校进行优秀学生推荐,将德智体美均优秀的学生提供给企业,专业通过实习期分析中职生能否完成企业任务、进行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能够达成较完整的实习实践后,进行在校生的项目式合作,由企业进行产品筛选、提供商家业务信息并提供直播账号,学生前期在校内准备、集中实践时到企业进行直播实践或短视频拍摄;学生参与短期项目后,由校外企业实践转向校内实训。校内实训按照年级进行划分,进行阶梯式培养,一年级学生主要进行数据整理、商品图片拍摄与处理、直播物料设计与制作等初级内容;二年级学生经过校外企业实践后开展数据分析、脚本设计与编写、日常维护账号等深化内容。为完成以上内容,还需专业完成实训基地与教师能力的双保障,建设实训基地、完善直播设备将为学生实训提供硬件支持;为专业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随时关注相关法律政策、推进与行业证书的对接,整体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才是拓展校企合作模式、真正提升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直播方向人才培养能力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殷琴.直播营销模式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探索[J].营销界.2020(28).
2.杨建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20(03).
3.沈宝钢.直播带货商业模式探析及其规范化发展[J].理论月刊.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