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李辉
[导读]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革新,不同类型且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逐渐映入到教师和学生的眼帘。
        李辉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麻家渡镇九年制学校  442200
        摘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革新,不同类型且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逐渐映入到教师和学生的眼帘。加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革新,要求相应的教师按照新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授课,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各种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找寻适合他们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其对于生物课堂有着全新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在课堂中提升他们自身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加深并且强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此提升自身的生物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后续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策略;生物课堂
        引言
        对于现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对于相关的知识点只是进行强行的记忆和背诵,加上他们刚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没有任何的知识基础,因此在课堂中很难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此处,这样不仅不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并且在之后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慢慢的遗忘和谈化相应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和计划,让他们在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创设情境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在严格的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教学,但让他们自身还是没有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和定位,没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导致其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甚至还有部分教师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为其讲解更多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巧,想要让学生快速的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化成绩,因此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讲解知识方面。这样一来学生不能自主的理解相应的知识点,同样也在被动的接收相应的知识点,并且很多同学已经适应教师讲解知识的这种方式,变得越来越依赖教师,这样一来他们如果脱离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就会大大的降低他们自身学习知识的效率和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效果。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同学们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其置身其中,享受并且成为课堂的主人。以解析《植株的生长》为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电子教学设备为同学们播放种子萌发的过程图片以及视频,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植物的根是如何进行生长的,种子萌发后幼苗是怎样长大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他们更加直观更加清晰的理解相应的知识点,让他们对于根的生长过程建立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和长处,让他们观看实验的操作流程和过程,从而规范他们自身的操作行为[1]。


        二、设立问题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为其设立相应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立不仅可以激发他们自身的质疑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同样也可以让教师优化并且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以此从根源上提升相应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还可以针对他们频繁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记录,在下一次讲解中加以强调。但实际教学中,教师虽然为同学们设立的一些问题,但没有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导致问题的难度系数较大,学生不能运用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和分析,这样一来就会打击他们自身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甚至还有少数教师根本没有与同学们产生相应的互动和交流,没有为他们设立相应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能力,结合相应的教材为同学们设立相应的问题。以解析《青春期》为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可以为他们设立以下问题:(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有哪些?(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有哪些?(3)同学们在青春期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通过上述问题的设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收获相应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其在了解青春期知识的同时,采用正确的方式健康的度过青春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他们针对相应的青春期资料进行查询和浏览,以此扩充他们自身的知识面,打开自身的生物视野,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2]。
        三、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受到外界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开展和实施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使得每个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都能够有一定的提升,从而提升他们自身的生物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以解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为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让其针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进行分析和理解,让他们进一步的认知学习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同学,可以让他们举例说出动物的不同种行为,例如: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以及迁移行为等等,让其学会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让他们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和含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同学们加深并且强化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可以激发自身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3]。
        结束语
        通过上述针对初中生物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强化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不断提升自身的生物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样教师也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借助自己身边的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生物课堂,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发现自身的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便及时的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推动我国生物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安艳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4:187-188.
        [2]岳荣.试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7,620:69-70.
        [3]尹新梅.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7,04: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