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郭文香
[导读]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无法主动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
        郭文香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  
        摘要: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无法主动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及发展,现今教育越发重视对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还能够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自然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得到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在核心素养下对学生们的开展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知识之后,能够积攒丰厚的语文知识素养,能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拥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能够较好的鉴赏、理解语文课文知识,并从中掌握到课文知识中蕴含着的内涵及思想文化,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而当学生们能够达成这些学习目标后,自然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得到好的保障。对此,老师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
        一、对学生们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们能否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对于后续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也是培养学生们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基础所在。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占据着教学的主体位置,学生们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位置,其并不能很好的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进而使其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述的知识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们过度依赖老师,不会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学习。针对这一问题,老师需要先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并对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老师需要多听学生们的表述,让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1]。
        比如:在小学语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将这篇课文通读一遍,掌握其讲述的内容。然后在开始今日的课文内容讲解。课程讲解完成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一场辩论赛,对其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让其能够依据己方的观点来组织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像是在《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中可以以“爱护环境的利与弊”来开展辩论。学生们在这之中自动分成正反方、评委以及观众,接着正反方依据自己的辩论点来收集资料,并做好对应的整理。正反方自行决定辩手的站位。之后开始进行辩论赛。通过辩论赛的开展能够极好的提升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的逻辑性,学生们通过辩论赛的较常开展能够灵活的掌握语言的使用,自然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好的提升。


        二、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跳脱出传统教学观念及方法的局限,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教导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自行感受、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促使其思维得以发散,更好的掌握课文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使得学生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得到好的提升[2]。
        比如:在小学语文《肥皂泡》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若只是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文去体会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情怀,有时会存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导这堂课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发出了具体的感叹,“好像吹肥皂泡啊!”在学生们的生活中,他们玩的泡泡机或者其它能够吹泡泡的物品都是购买来的,并不知道其中的制作原理,这时他们就会很好奇肥皂泡是怎样吹出来的。基于此,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带领学生们使用肥皂来制作肥皂水,进而使用其吹出肥皂泡。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的兴趣却都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也更理解了作者吹肥皂泡的乐趣以及快乐,更好的与作者之间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三、创设情境开展教学
        在小学这一阶段中,学生们大多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而且大多都较为活泼好动,其注意力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对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准确把握班级学生们的特性,然后立足于此开展语文教学,为学生们创设具体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情境中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进而使其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3]。
        比如:在小学语文《慈母情深》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引导其进行学习。可以使用多媒体来为学生们投放其已经知道的《游子吟》这首诗,以这首诗中的慈母形象来激起学生们对母亲的情感,以此来让学生们能够对《慈母情深》这篇课文的学习产生期待,为后续的教导做下一个铺垫。而且通过熟悉的诗词也能够让学生们对这篇课文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其能够较好的带入自己的情感去学习这篇课文,进而使得语文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就需要老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方法,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们开展语文知识教学,像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以及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等。如此就能在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使得教学有效性得到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学超.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A版,2020,9(9):57-58.
[2]周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作文:教研,2020,(5):1-1.
[3]黄彩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索[J].语文课内外,2019,(14):2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