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丽
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 321000
摘要:在高中教学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对每位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关键的。相对于初中来说,高中语文变得更有深度,对学生的创新性要求也变得更高,尤其是对于语文作文的学习,在给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教授高中语文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的能力、乐于想象的能力与进行个性化表达的能力等。本文通过阐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现存的弊端,希望能为实现践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为开创作文教学新时代的目标提出一些有益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语文作文;作文教学;
一、引言
高中语文作文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不仅仅是单纯地反映在高考语文作文分数上,还体现在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思考上。在学习语文作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对于语言文字的利用能力,有效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对世界、自身进行深度思考,锻炼自己个性化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升学压力下作文教学的模式化
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所教班级的升学率,往往将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作文分数上,唯分数为本,这样表面上似乎是提升了学生的作文分数,但实质上这种唯分数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难以对学生的作文产生有益的影响,学生往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文进行模板化写作,而自己对于作文主题的思考却很浅薄,这样的作文写出来往往千篇一律,丝毫不出彩[1]。
(二)课业压力下教师主导作文教学
作文写作是有一定技巧的,但技巧仅仅是一种工具,如果学生仅仅掌握了工具但不能对其进行合理运用,其实也并不能完成一篇好的写作。因此,要想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有所提高还是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写作实践。但是由于如今沉重的课业压力,教师往往在作文课上扮演着主要角色,不仅教授学生作文写作的技巧,还教授学生怎样写作,学生则是从头到尾一步一步跟着教师的讲解进行写作,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很难形成自己写作文的思路。
三、开创作文教学新时代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在作文课堂中的参与感
如前文所说,学生才是语文作文课的主体,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作文课堂中去。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仅仅扮演引导学生写作的角色,在对某种体裁的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后,就将作文课的主导权交予学生,俗话说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必须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地针对写作主题展开想象,才能循序渐进地完成一整篇文章的写作,并且这样也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在作文课中的参与感[2]。
(二)注重对作文的写作技巧教学
作文的体裁有很多种,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等,但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平时写作的过程中遇到的议论文写作比较多,并且议论文也更能体现个人对于某一事件、话题等的看法与观点。针对议论文来说,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课就可以先传授给学生一些议论文篇立意的写作技巧,例如题目要简洁有力地反映自己的观点,在开篇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写作更能抓人眼球,文中应该如何进行立论、论证以及结尾怎样进行总结点睛。针对这些议论文大概的写作框架以及写作技巧,教师要在学生刚要开始进行议论文写作前对学生进行传授,使学生能够先从点到面,从小到大地对议论文写作有针对地进行练习,然后才能循序渐进地站在整篇文章的角度上对文章进行自己的个性化撰写。
(三)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在学生日常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思考对整篇文章进行初步勾勒,当进入常规的写作过程后,就需要将自己平时所积累的例如名人名言以及一些社会上发生的产生巨大舆论效应的事件结合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观点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填充,但这只是能够将一篇作文完整地写完,如果要有层次、有逻辑、有观点地写好一篇文章,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只有在阅读中不断学习优秀文章的遣词造句以及文章谋篇布局的写作方式,才能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更多素材与灵感。
(四)增加作文互评环节
吃一堑才能长一智,同样的,只有学生发现并正视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并且不断练习加以改正,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在写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增设写作互评环节,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中的成员互相交换彼此的作文并对手中的文章进行修改与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写作互评,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写文章的欠缺,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填缺补漏,同时也可以从自己所批改的文章中找到一些借鉴之处,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更高的写作水准[3]。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同时要做到重视学生的写作本身、看淡学生的作文分数,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升级打怪,练就更高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徐慧君.践行高中语文新课标 开创作文教学新天地[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9):117.
[2]李文丽.新课标视阈下语文高考作文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12):19-20.
[3]郑淑超.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育教学优化研究[J].课外语文,2021(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