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张娟莉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优良品质以及健全人格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张娟莉
        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第三小学 邮编:5173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优良品质以及健全人格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对来说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时代性等特征,并且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身心发展都提出了挑战,这就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钻研与分析,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对策,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效,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三观,避免学生做出错误的行为,同时能够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提升小学生的判断力和认知能力。
        一、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不足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不足是一个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日常的工作开展,没有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模式,“大水漫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地位变得较为被动,学习当中缺乏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抗拒心理,无法按照正常的思维模式来对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导致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交互有效性差,逐渐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其次,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这一点,也在教学当中积极的与学生互动,但是互动过程却过于机械化,没有创新,缺乏趣味性。
        (二)教学理念传统
        教师教学理念传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道德法治教学当中很多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只是单纯的从知识灌输层面去考量教学设计,没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想法,导致教学过于空洞,没有真实感。其次,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够与时俱进,较为落后,完全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去摸索教学设计,一些新型的教学理念不能运用其中,导致教学模式不符合现代化教学需求,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教学轨道,教学有效性较差。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
        (一)多学科渗透教学进行道德教育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科本身来说,其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让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得到强化,减少学生错误的想法和极端的行为。因此,我建议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学科渗透的方法,去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视角去了解知识,淡化单一教学模式当中的片面性和枯燥性,让学生的思维高度得到提升,从而强化教学表现力。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师可以通过其他学科去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有关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我们爱和平》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实,去讲解和平的重要性,以《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语文篇目作为教学引导,提问学生“为什么抗日烈士宁愿付出生命,也要守护国土,抵御外寇?”,之后引出“和平是美好的”这一知识点,通过多角度的知识讲解,来加深学生对于教本内容的认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我们国家当前教育事业当中已经普遍被广大知识传授者应用了起来,这种教学的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不仅仅能够掌握到比较多的知识,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促进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提升。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理引入进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提升。
        例如,在进行“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在课堂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综合特征引导其进行了合理的分组,并且从中选出一位学生作为小组长,让学生们自主阅读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同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将自己认为比较关键的知识信息标注出来。然后,我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分享自己所提取出来的关键信息,小组长则主要负责统计与整理,统计完之后再让各小组结合这些关键的信息与自己的理解展开探讨,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然后,我再让各小组依次进行讲解与分析,这样能够提升他们的成就感与自信心,我则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将他们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重点进行讲解。如此一来,学生们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都具有比较高的兴趣,并且能够促进自身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进而可以掌握到更加全面的知识。
        (三)加强现实的生活实践课程
        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可以对生活方面的课程进行改变。小学生成长速度较快,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对新事物都有着积极的探索欲望,并且容易被引导,教师可以运用好学生的这个特点,去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比如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喜欢一些恶作剧,这些恶作剧有的无伤大雅,有的却容易伤害他人。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作为教学切入点,去分析一些违法犯罪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激起了违法者犯罪的欲望,进而去加入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元素,让学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用生活化的教学实践课程去通化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虽然存在少量问题,但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小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加精彩的教学内容,使小学生在丰富的课堂生活中养成正确的道德意识、社会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结合,提升小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管依娜.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改革[J].新课程(上),2018(12):90.
        [2]张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74-75.
        [3]陈成会.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师,2018(29):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