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勋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中学 322000
摘要:随着21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的不断加剧,我国教育部于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已明确的对教学改革提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其主题就是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进一步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高中Python 教学为对象,探究目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目前存在的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式僵化和教学评价形式单一等问题,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更加有效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 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python教学
一、引言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改革的新热点。具体到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社会责任的四个方面中挖掘,从而进一步完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总目标。目前信息技术的教学已经有较大转变,基本实现了学生技术素养的养成并形成了相对科学的教学方法模式,但距离信息素养的养成仍有一定的差距。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技能和方法,学习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学科知识的传递。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为信息技术课堂Python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教学依据,丰富了教学思路,在一个个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科学习能力等,培养真正具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模式。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方法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Python不仅仅是一门信息学科,其使用更是一门关于人类价值观的学科。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将教学目标细分,确立总目标,并制定、分成多个小阶段目标并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就要设计符合学情,同时包含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就要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对每个小目标作明确制定,使其不脱离大纲的前提下融入更多新方向。同时,在课堂学习中也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结合知识整体结构,制定自己的阶段学习内容。通过制定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确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并告诫学生一点点去努力完成,不断进步最终完成目标。
(二)深度合理挖掘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如《信息的编程与加工》一章节,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编写程序上还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念,显然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教学结果。如果教师仅选择教会学生编写程序,那学生学到的就仅是编程技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会被架空。但如果教师选择了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那学生获取的就是一种计算思维,这种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掌握编程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帮助他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深度的挖掘,开展深度学习,注重学科思维培养,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深度学习需要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目标。如《构建数据库》一章节中,通过图书数据库的学习与剖析,引导学生建立班级校本选修课数据库,解决教师与学生选修信息查找、课程信息查找等实际问题。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实践,自主探究数据库构建的条件和方法,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检验数据库的可行性,不断优化设计,创新问题解决。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的困境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良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相对其他学科来讲较为新兴的学科,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有些教师本着安全教学的原则,在课堂教学组织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教学效果很差。有部分教师存在过度依赖和使用教学模式,如僵化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不论课型,过度应用任务驱动,任务情境设置后,忽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敞开式的放手全由学生去上网查找资料,合作讨论交流,自主解决任务,表面看上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际上学生往往陷入网络漫游中而迷失学习的方向。也有教师采用问题导学方式,但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答题的题海训练课。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形式化,教学目标不能达成
在大部分的中小学,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很多教育主管人员和学校领导、教师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社会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学科仍是学校的“副科”,教师沦为学校的“勤杂工”。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导致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付了事,学生也是把信息技术课堂看作为上网、游戏课。有的学校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尤其普遍),班级单位学生多,有的一个班级达到七、八十人,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安排上很难兼顾所有,“众口难调”。经调查发现由于信息教师的缺乏,一部分高中信息技术课开设不全,仅在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学年开设课程,课堂上考试题目突击训练应付考试过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总目标的达成。
四、结语
Python教学从来都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而是培养有修养、有能力的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面对高中Python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师要积极面对新机遇和挑战,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1):73-76.
[2]姚丽娟.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3]王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