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珍
浙江省海宁市许村中学 浙江 海宁 314409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学科,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为了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社会意识;创设生活情境,落实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该学科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综合素养。自从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提出后对教师教学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改革,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此,接下来本文就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出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的努力,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清楚了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满足哪些要求或条件,以此为基础明确教育目标,了解课改给后教学的变化,明确教育方向。此外,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传统的道德与发展教学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自身角色,从以往的知识拥有者和讲解着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支持者以及引导者。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首先要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并加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次,教师要放下自身身段,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完问题,学会用学生的思维分析学科知识,借助该方法的作用思考学生学习期间遇到的难题,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想更好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改革中必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主动投入课改的大方向中,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对策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发展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应从几个方面着手:
2.1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应以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为基础有效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内化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3]。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点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教学“少年有梦”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习,更好的把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具体来说,笔者以“少年有梦”的知识点为基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梦想,将这部分内容当做教学重点内容,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以“梦想”为交流话题,使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梦想,指导学生为自身目标而奋斗。如此,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中逐步形成现实和梦想的桥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社会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意识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激发学生社会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关键点。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实践,加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提出针对性的见解,强化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4]。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道德与发展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学习和思考学科知识,促进学生更好的把握学科知识给生活造成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关怀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其主人翁意识。以教学“服务社会”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思考服务社会的内容以及内涵,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机结合。比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好人好事,以此为基础思考回报社会的做法,探索更好的服务社会的方法,发挥自身价值,这不仅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表现,更是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关键。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加强教材内容与生活的关联,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思考,突出学科教学实践,且潜移默化地发展了学生核心素养。
2.3创设生活情境,落实情感教育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通过给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借助情境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形成必须具备的品格,提升其关键能力,从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此外,还可让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使学生在参与情景模式学习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此外,还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个过程中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且趣味性更强,学生思维得到启发,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并延伸了学生的思维。以教学“亲情之爱”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借助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示了视频资料:一名学生放学后买菜回家做饭并给正在加班的爸爸送饭;另一名学生每天起床后都能吃到妈妈提前准备好的丰盛早餐,并换上妈妈准备好的衣服上学等等。在此之后学生对亲情已经形成基本的了解,意识到自己与家人之间互相奉献和付出都是爱的表现。在此之后让学生试着模仿视频中的人物,再次体会亲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选择合适的案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开展教学活动时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有效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给学生学习主动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朱文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13):53-53.
[2]代盼盼.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36):60-61.
[3]胡洁.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23):18-20.
[4]任培霞.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反思[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0).
[5]唐丽娟.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初探[J]. 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 2018(2):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