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隽
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 571500
摘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图书资料不断增多,图书事业也获得了可持续性发展,但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全面优化与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方法,改善图书馆服务模式,树立新的办馆理念,大力整合馆藏资源,不断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合理推动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创新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网络社交的日益普及,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宽带以及各种移动传感设备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为人们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为图书资料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应跟住时代的步伐,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现代化模式,有效的提升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效率,本文将从目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图书资料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创新图书馆办馆模式等三个方面分层浅谈图书资料管理优化与创新方法。
一:现阶段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问题与不足
(一)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图书资料管理作业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提出较大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管理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于计算机操作知识的了解,并全面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从而实现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图书资料进行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开展分类编整工作,从而由此方便居民的借阅。目前,我国的图书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候缺乏管理意识,且其管理素质不强,故而导致图书资料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不利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改革、创新工作的开展。
(二)图书资料管理不到位
目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开展时普遍存在缺乏合理管理方法的状况,进而导致图书资料实际使用价值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目前,工作人员在图书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方式落后的状况,进而导致图书资料无法得到使用最大价值的发展。此外,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仍旧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进行作业,并缺乏对于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运用,无法实现书管理模式的更新。
(三)管理设备更新不及时
管理人员在开展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管理设备更新不及时的状况。在这一过程中,管理技术人员仍旧采用传统管理设施书架、目录柜等进行作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设备无法实现对于现代化管理需求的满足,导致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脱离了时代发展的轨道。
二:图书资料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改进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由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性质方面的特殊性,其实也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单位在招聘时就应该重视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学习能力,在日后的培训时也应该提升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快更好的了解用户的需求。不仅如此工作人员也应该与时俱进,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信息的搜集、筛选以及加工也要有一定的认识。要保证他们能够准确的录入和查找图书信息,方便日后的管理,也能更快捷的帮助读者查找图书资料,优化用户的体验,这部分工作是图书资源管理优化与创新的根本。
(二)加大经费投入,购置先进设备
过去图书管理者对于图书经费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购置图书资料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资料经费绝不仅仅意味着图书资料的购买,还包括对于图书馆硬件设备:电脑、宽带网络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软件设备也必须不断地实现升级换代,顺应图书资料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服务用户。图书管理者要在此基础上,加大经费投入,改进管理办法,购买现代化的图书管理设备,建设一个软硬件相匹配的舒适的阅读环境。
(三)加强对图书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充足的图书资料库藏量是提供图书信息服务的重要保证,图书资料的库藏量对于信息的提供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对图书资料的收集,使图书管理机构有更多的资料,更好地对信息提供分析。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整合分类,将图书信息系统化,从而更好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不断地购置新的图书资料,添加新的资源,以便信息资源的查找利用。其中有一些行业的理论更新较快,更需要对其及时收集,进而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四)实现资料的现代化管理
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在于告别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管理。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实现管理工作上的蜕变。首先,建设技术性服务系统,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服务效率,使用户可以在网络环境下便捷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构建统一的计算机网络文献检索系统,以实现联机检索和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起特色数据库,做好数据库的及时维护和更新工作。其次,增强信息意识,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将单一的服务模式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构建以知识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图书资料的整理、编排等环节进行不断完善,重点要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动态。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利用、加工和研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五)优化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网络环境
作为新技术类别,网络技术在运行时往往具有双面性。即,该技术虽然能够促进图书资料运用效率的提升,但是其也导致图书数据信息暴露在公开的网络环境中,而遭受到窃取、破坏等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图书资源管理人员需要做到扬长避短,规避网络信息技术的弊端,促进相关工作的稳步开展,提升图书资料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性。
目前,图书资料管理员为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环境的优化,实现管理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其在具体作业时促进网络“防火墙”、电子身份认证等系统体系的构建,确保图书信息的安全传输与保存,防止网络恶意破坏导致的信息泄露等问题。
三、创新图书馆办馆模式
传统图书馆办馆模式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特色,條块分割现象极为明显,这不仅会影响办馆效率,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进入新时代之后,传统图书馆办馆模式很难应对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冲击,因此,必须大力创新图书馆办馆模式,推动传统办馆模式的合理转型,以此实现图书馆内部资源与信息的共享、共建与共知。
目前,最为有行之有效的图书馆办馆模式当属加盟经营管理模式。该模式特指由两个或者更多的图书馆通过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信息资源来满足广大读者的信息需求。目前,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联盟图书馆会运用缔结协议的方式来组建图书馆联合体。相比而言,图书馆联合体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图书馆编目规则与检索方法进行统一,从而有效提高图书馆内部管理工作效率,同时,增强全体图书馆管理人员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工作能力,突显所有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特色,提升内部馆藏资源利用价值,促进图书馆经营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其二,扩大加盟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覆盖范围,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与学历的读者需求,全面推进图书馆内部资源步入社会化,实现馆藏资源共享。其三,发挥加盟图书馆的规模效益,增强图书资料的整合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多元化与社会化。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图书馆作业人员要积极借助新技术开展资料管理工作,推动图书馆的合理转型与发展,大力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方法,推动馆藏资源的合理转型,不断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
参考文献:
[1]蒋贞慧.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报业,2014,(12):79-80.
[2]李巍.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安全防护[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3):98-99.
[3]张永鹏.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若干建议[J].知识经济,2014,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