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猷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063004
摘要:我国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下,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高技术人才需求旺盛。根据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在GDP为6%的背景下,提高职业技能被当作是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就业问题的手段。通过高职扩招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通过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扩招是提升人才素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扩招背景下 石油化工 人才素质提升 实施路径
引言
基于现代教育的大背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实践性人才已经成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方向,但是由于教学总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和现代石油化工产业的人才需求是存在矛盾的。人才缺口和人才质量的矛盾始终无法得到调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石油化工产业的人才储备问题,关键是解决高职院校的石油化工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使之紧贴产业和市场实际。
一、高职石油化工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
1.需要培养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基本处于较差的情况。高职石油化工学生虽然具备极为活跃的思想意识以及多元化的兴趣爱好,但是学生的热情实际上却并非毫无限制的,学习能力处于较低的状态下、自身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加之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和中职阶段的学习基础处于较差的水平下,导致石油化工专业课程的开展受到巨大冲击。2.学生的学习意识相对薄弱。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石油化工专业学生在入学前的考试成绩普遍较低,在初高中阶段,学生并未行之有效地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而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学生仅仅是单纯地想要掌握使用的专业技能,对化学课程的相关学习意识存在明显的薄弱现象,加之于应试教育存在巨大的影响冲击,从而导致化学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并不高,这就导致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3.对石油化工专业课程的学习存在相应的误区。就目前来看,部分石油化工专业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认知偏差的问题,尤其是在面对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知识内容的过程中,甚至有部分学生衍生出对实践课程的畏惧感,因而导致学生产生对化工实验的误解,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讲明显存在大量问题。
二、高职扩招背景下石油化工人才素质提升实施路径
(一)积极对接企业,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学徒入驻新疆协鑫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生产分厂及原料分厂的还原装置、氢化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渣浆装置、干混装置、高沸装置、盐酸解析装置等装置上对应着质量监控、设备操作与维修、工艺运行控制三大核心内容进行岗位学习,分厂内部范围轮岗、分厂之间适机换岗,做到了“能力递进,岗位技能全面提升”。本专业定位于培养化工总控工,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企业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从事质量监控、设备操作与维修、工艺运行控制等岗位的操作工、班组长、技术员和工段长。学徒应在具有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石油化工作业的事故处理能力和设备操作技能。
(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技双修人才
依托石油化工企业,以石油化工企业一线操作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实行校企深度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立学校和企业两个教学点。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职业素养养成和技术技能积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行诚信银行管理、“工作经历证书”制度和学分积累、互认、转换制度。
(三)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加强产教融合,实现课证融通
学校与企业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培养技术型人才,有助于解决企业转型与升级期人才选拔;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也有助于解决人才培育中各类问题,应化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化工安全类的课程教学形式分为校内教师利用校内仿真教学工厂开展教学活动,企业组织学生参加厂级安全培训,车间和班组组织学生进行岗位安全培训这三个阶段,通过在校学习与“跟岗”实践学习交替进行,真正有效提高学徒的安全素养。企业工程师参与到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中,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双师共同考核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双师育人体系将安全理念、职业精神贯穿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当中,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运用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化工产品行业岗位职业能力及职业资格鉴定要求与课程标准有机结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检验员”“化工总控工”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到《基础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标准中,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对接职业技能鉴定。学校与企业可以为通过课程考核的毕业生颁发相应的毕业学历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
(四)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共建“三双”师资队伍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互联网+职业教育”需要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也就是对“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改革,引导教师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积极主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师转变观念,按照“引、聘、训、评”的方式,学校和企业共建“立德树人、德技双馨”的“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三双”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与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建立导师制、师徒制,强化个性化教学。支持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五)注重平台驱动,拓建产教融合的专业群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在石油和化工类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通过有效统筹校、企、研等多种资源,紧跟行业主流技术,营造企业真实氛围。选择典型石化原料和化工产品(如石脑油、乙烯、甲醇、聚丙烯等)的生产工艺建设专业群实训基地,将开设的实训项目覆盖到整个石油化工产业链,保证学生可真实操作和真实生产。另外,充分利用石油化工职教集团的优势,选择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大、人才供需关系稳定的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教学与生产合一的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以直观的实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掌握技能,由此保证每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单元操作、生产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环节能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开展,使学生可以及时掌握先进的工艺设备原理及操作,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面向在岗职工、转岗职工、专兼职消防队员、劳务用工等从事石油化工行业相关人员,开展基于高职扩招、生源多样化背景的石油化工技术人才培养,能够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助力更多青年实现人生价值;解决从业人员总体素质难以满足整个行业发展需要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调动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推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发展;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满足多元化学习要求,为有学习意愿的社会群体提供全天候学习环境,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与集成创新能力,提升石油化工人才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冬梅.高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究[J].广州化工,2020,48(16):199-201.
[2]马娅,史俊杰,马丽娜.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类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6):133-135+142.
[3]饶珍.高职石油化工专业扩招的战略意义及工作推进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17):66-67.
[4]孙琪娟,闫晓前,候党社.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能力体系构建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9,47(24):169-170+188.
[5]苏雪花,田红,焦林宏,马娅.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导向的高职石油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19(1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