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松
海南省东方市第二中学 572600
时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学生存在学习热情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够的问题,这应成为我们道德与法治课老师重视的一个问题,不可小视。因此,我们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思考的意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依据长年教学经验,提出几点看法,与同行磋商。
一、关注社会生活,将身边事例做为教学资源融入课堂。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方向和重要内容。我们的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生活中日常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解决、运用问题的能力。
课程改革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满堂灌、死记硬背不仅使学生变得呆板,而且还脱离生活实际,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只是对固有的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掌握,不注重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枯燥乏味的教学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这也说明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将我们身边存在的可见可感的事例当做一种教学资源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是现实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必然选择.如生活中我们时常可见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流时出了问题,如交往的代沟、逆反问题,孩子不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嫌弃父母唠叨,爱左右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而父母又嫌孩子不听管教,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作为课堂中师生共同进行探讨的话题,让同学们就此现象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不仅可使学生能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叁与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有更深程度的认识,对与父母交往有所反思,达到积极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无疑是提高学生自觉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良好措施。
二、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自觉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一步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应注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学实践中,许多人并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少同学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不能一下子就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许与平时课堂中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有关。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生变成接收知识的容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样一来,不仅不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去学习,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念头。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思维方式,课堂上增添一些创新的因素以及新颖的课堂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走向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之路。在教学中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教师更要灵活地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将学生引向成功的方向,为课堂教学增添新的色彩,给教学过程注入生机和活力。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使课堂无意间生成的灵感得到升华。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叁与课堂教学,激发探究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多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学习的方法技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根据学生实际及教学的不同情况合理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时注意不要在同一小组中出现都是特别优秀的学生或者都是差生的情况,我们还可以把一些学习成绩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学生选为小组长,让小组长带动整个小组学习前进,由小组长来负责监督小组的自主学习情况,并且记录每个人的点滴进步,这样既兼顾了每位学生的自身情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又提高了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四、创造优良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时常可见这样的情况,下课了,学生快乐如欢快的小鸟,而上课铃一响,学生就像受了委屈一样,不情愿地回到座位上。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们尽快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这需要我们设置优良教学情境,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有趣的教学环节,给课堂增添一定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给同学们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置新颖的教学方式。
有效的教学情境主要有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积极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我们在讲授“法律的特征”这一问题时,对法律的特征中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出示永远在路上的反腐败斗争中身居要位的“老虎”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学生对这样的案例很感兴趣,从这样的案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任何人都必须依法办事,没有任何特权,否则就要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惩罚。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法律对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没有特权,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一法律特征。
五、 转变教学观念,以教育教学新理念引领课堂。
传统教学中,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呼声一浪高出一浪。传统教学的显著特征是课堂教学的满堂灌,课堂上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教师滔滔不绝,包办一切,学生认真地听,变成接收知识的容器,学习过程是被动的。在这个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被湮没,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每逢上课就如临深渊,如入苦海,巴不得下课了逃之妖妖,逐渐形成厌学情绪。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的思想不能相互碰撞,更不会有什么灵感和思想的火花 , 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管理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当导演而不能是主要演员,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探索、质疑甚至背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灵、思想碰撞拼发出来的火花使课堂具有了青春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也得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教无定法,为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主动性,我们可采用多种措施,但一切都应以人为本。我们要认真贯彻教育教学新理念,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注意双向、多向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
作者信息:陈毅松,(1968、1~),男,汉族,海南人,海南省通什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海南省东方市第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政治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