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欣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九中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714
【摘要】 自二十世纪初,我国的教育行业已经形成了有中国教育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创新人才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将从共同成长、优化日常班级管理、建立纽带、丰富活动、家校共管四方面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班级管理。
【关键词】 实践 素质教育 高中 班级管理
自二十世纪初,我国的教育行业在接触了西方现代教育体系后,也逐渐从私塾式的中华传统教育模式,逐步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在不停的摸索和改革中,已经形成了有中国教育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在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创新人才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这种教育理念的内涵与要求,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使其能自主地、全面地、和谐地发展。既要学好基本,又要展现创新。在我从教经历中,始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提炼总结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的班级管理的经验。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才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等。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些任务呢,我觉得以下四点很重要:
一、共同成长——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大多数同学在高中三年会有较大的身心转变。很多学生会从懵懂走向成熟,从遇事就躲到挺身担责,慢慢的不那么任性,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事有取舍等等。同时他们心理上由于受高考压力的困扰,都会经历一个心理上的折磨期。所以高中的班级管理相对于初中和小学的管理,对于班主任是有很大挑战的。毕竟80后的我跟00后有客观上的代差,我们看待问题必然会有差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些同学会欣然接受班主任的建议和想法,但有时也会与学生出现激烈的“思想碰撞”。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原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绝大部分都是班主任在“主谈”。 而“碰撞”出现的原因是被教育的学生想“自己说”,给自己的行为讨一个“说法”。这时班主任就要将谈话转化为倾听,把“主谈”变为“倾听”。在“倾听”中,找出学生的问题,提出各种解决的办法。让学生自由选择,或者引导学生去寻求解决办法。如果对学生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有异议时,班主任可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去分析各种可能性,让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推导出事情发展的脉络和结果。再一起评判解决方法的对与错。通过这样做,学生可拥有一个自省自悟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比盲从听班主任说教要好得多。班主任的本职工作是对本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肩负重要责任。比如说在班会课时,开展“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我是文明人”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们自己组织,自己找资料,自己设计流程,自己做好总结。教育学生学会说话、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每周末以小组的形式做“一周回顾”新闻播报。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展现才能,班主任挖掘他们的潜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心,引发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和需求。
二、优化日常班级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
尽管理论上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能不能做得到,也是要考验班主任的智慧的。搭建班级的组织机构,协调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比如说学校要举办主题合唱比赛,比赛中要唱一首必选曲目《我和我的祖国》,另外自选一首积极向上,符合学生的歌曲。如果由班主任做主,可能会选择大众化的。但对于学生来说,为了体现流行,展示个性,肯定是不愿意唱的。班主任强制就容易导致学生不配合,评比结果要是再不满意,那么就相互埋怨,不利于团结。
所以这样的机会就留给学生,共同制定计划,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自己想唱的歌曲,班主任再对结果把把关,学生自然也会忠于自己的选择,努力的完成。既要民主,也要集中,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不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局外人”。
三、建立纽带,丰富活动---班主任是学校及其他科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
组织、协调科任教师的教育力量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班主任应该成为本班任课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协调者,成为教师集体的带头人。班主任要有意地介绍其他科任教师的优点和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师并尽快适应教师的节奏,更有效的学习。也要跟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的各项情况,沟通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共同探讨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比如有同学跟班主任反映,张某同学不想念了,学习没意思,只有在电脑游戏中才能体会到成功。经与张某学生沟通后,了解到由于成绩本来就不好,学不进去,对未来比较迷茫,所以得过且过。班主任的课上会认真点,其他课上就放飞自我。反正科任老师也不关注自己。了解情况后,除做好对学生大方向的引导后,找到科任教师请求配合,并达成一致,建立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在科任老师的课堂上,老师会把简单易答的问题让这位同学回答,即使回答的不正确,也一点一点引导到正确的答案。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这位同学思想上有所转变了,感觉老师的目光里有了他的位置,因为总能回答好问题,在同学中也得到了认可,注意力也从游戏中转移了到学习上面。
四、家校共管---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长、社区的桥梁。
家庭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位教师。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龙”,但不知道该从何做起。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培育,和谐顺畅的家校关系有利于学生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原则。特别是家长会双家长出席制,很多学校都没有做到,连父母双方对孩子的理解和管理都是有偏差的,更何况又多一位老师。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学生在家里和学校,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和习惯,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弄清哪个是真的学生性格特点,才能有的放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有了一个统一的好坏衡量标准,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家校共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一粒种子到开花结果,需要很长的过程。教育孩子也是这样。一个好老师影响孩子,也就是三年五年的时间。家长影响孩子是一辈子,家长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老师和家长是合伙人,应同心同力。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对奋力托举的父母。学生的家庭状况、社区环境会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班主任要经常保持与家长的沟通,赢得家长的信任,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措施和方法,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没有科学,教育不能成其真,没有艺术,教育不能成其美。有科学,知识的传承才有底气,有艺术,教育才多了几分妙趣横生。抛弃功利目的,作为教育者首先要不忘初心,记得你选择这个职业时的暗下决心。要钻研理论知识,努力求真,更要贴近日常,传道解惑。班主任除却专业知识的教授,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及其他任课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长、社区的桥梁;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对学生有益的合力。只要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善于总结,不断整理借鉴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就一定能够把教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做好,让学生更健康,让班级更和谐,让自己更快乐。
参考文献:
[1]尼玛曲珍;基于素质教育下的高中班主任管理探析[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5):145-145.
[2]张群;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高校教务管理创新[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6)
[3]王晓静;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级管理实践与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