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锋
天峨县岜暮乡中心校
摘要:作文在语文学科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但是小学生惧怕写作文。没有写作的材料,语言贫乏,情感平淡。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究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细心观察事物,用心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多度多写靠积累,提高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水平
一、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我的学生每次到写作文,有部分学生就感到头痛,害怕,作文的时候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好不容易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勉强完成习作任务,但写出来的作文往往质量不高,不够具体,内容空洞,语句不通顺,中心不明确,层次不分明,写不出真情实感,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交作文的任务,就干脆抄写和高度仿照例文,好像每次都只是应付一样。如:我刚接手的这一届毕业班,第八单元的“有你,真好!”这篇习作,一开始看到作文题目,本以为学生会有话可说了。经过一番简单的习作指导之后,以为学生会妙笔生花,写出真实的感人的作文,当学生交作文上来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不然。结果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一半是仿照同步练习上的例文,连故事中的情节都是搬过来的,有的学生凭空想象,瞎编故事,内容空洞,无真情实感。
针对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反思。
我认为老师在习作指导方面也存在问题----教的问题。
1.指导不到位;2.引导的方法方式过于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3.作文讲评流于形式,评语也没有针对性,对于学生改进习作的作用意义不大。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建议
1.首先善于引导,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为什么一提到写作文就害怕,头痛,很多原因是受习作内容的影响,不知道写什么。
所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就必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和生活轨迹,注意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引入课堂,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多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和事,唤起他们的写作激情,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子)
2.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用心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就像艺术作品,取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用心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或者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神奇、美丽的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这样学生才会对生活有所感悟,人的情感才会变得丰富。在习作运用中,自然就会文思泉涌,情真意切。
3.鼓励学生多读。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大量的阅读,不断的积累,写作时才得心应手。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学生凭借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不断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
4.要求学生坚持多练。
之前我在培训中有专家提到:“提高写作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练习”。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文训练培养成一种习惯,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
5.教师要写下水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写作时,我建议老师写范文,这样师生有比对,共同完成、共同促进,我觉得更有效指导学生作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习作,也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长琼.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浅析[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18(1):19-21.
[2] 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实践策略[J]. 曾仕玉.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1)
[3]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升写作水平[J]. 陶玉叶.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