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好好说——浅谈一年级学生情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刘月婷
[导读] 情商,又叫情绪商数,简称EQ,是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们的情感、意志、对挫折的宽容等方面的质量。
        刘月婷
        义乌市宾王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情商,又叫情绪商数,简称EQ,是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们的情感、意志、对挫折的宽容等方面的质量。科学表明一个人情商的高低跟他在童年时期接受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不善于表达、缺乏自制力、情绪容易失控等现象,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师生沟通中接纳学生情绪,改变说话方式;让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家长的沟通艺术,做到言传身教。
        【关键词】 情商;理解情绪;学会表达;言传身教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教授曾在自己的书《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指出,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情商是学生成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心理条件。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往往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入学后最为关心的是孩子在校学习的表现“能否接受新知识”“习惯好不好”,而“孩子的情绪怎么样”“孩子在校积极乐观吗”这些都被默认为孩子的“自然发展”而被忽视。另一方面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情商表现也各不相同。要让一年级的孩子更快融入新的集体生活,感受学习乐趣,乐于跟同学老师交往,应该说情商能力培养真的非常重要。
        一、师生沟通中懂得接纳情绪
        儿童的大脑中有一个“杏仁核”,如果在孩童时期能很好地理解、接纳情绪,掌管情绪的“杏仁核”得到了安抚,那么“杏仁核”就会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被理解的孩子不仅会更心平气和,对其他人也会多份理解与宽容。
        一个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小学,其中要经历很多变化。小学对儿童情绪和社会性要求更高,他们要适应以学习为主的校园生活。他们在心理上需要一定的过渡,行为习惯上也会有一段时间的调整。在这期间,教师教育学生时,特别要注意要用恰当的沟通方法,以代替说教、指责和命令。面对一个有情绪的孩子,有个黄金处理法则,就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是因为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大脑中管理情绪的“杏仁核”需要及时安抚,否则就没法理性。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呢?那就要看到他情绪背后的需求。
        例如:早上,一位小女孩躲在家长的汽车上,低着头,双手不停的摸着衣服的一角,怎么都不肯下车来上学。班主任老师走过去,坐在她身边,轻声地说:“看上去你很难过,不想去上学。”小朋友不出声,眼睛耷拉着,感觉要哭了。“现在你还是有些难过,发生了什么事了吗?”小女孩渐渐敞开了心扉,说老师教的拼音自己不会读。女孩说出原因后,看上去轻松了很多。老师又说:“是啊,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老师很愿意帮助你。不过,如果你一直呆在车里,老师就不能给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上课了。你愿意跟老师一起回教室吗?”女孩还是有些犹豫,老师轻声说:“这是你和老师之间的小秘密,只要你把眼泪擦干净就可以了。”小女孩自己主动下车,跟老师走进了教室。当孩子不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命令他做,他会“服从”的,但是心不甘情不愿。情绪不被消解,既会影响学习效率,也会怨怪教师,破坏师生间的信任。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理解,被安抚,他就非常容易激动,因为在他内心深处,他希望自己的情绪能被看到,自己的需求能被满足。在这个案例中孩子很幸运,教师不仅看到了她的情绪,也在理解她的需求,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孩子慢慢从激动到平静,并能理性地思考了。


        二、同伴交往中学会表达感受
        培养孩子的情商,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与感受。因为只有先了解自我,才可能去理解别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就是陈述感受,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一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的特点,在表达感受这方面能力显然是不足的?那我们是不是就此放任发展呢?显然不是的。教师可以抓住一年级新生在校园生活中一些小事,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情绪和感受的能力。
        比如一年级的孩子经常在同伴玩耍的过程中闹矛盾,然后到老师这打报告。老师经常在调节学生小矛盾后让有错的一方道歉,往往很多孩子只会说一句“对不起!”,有时候还是带着情绪地说道歉。在处理孩子矛盾的同时让孩子学会表达呢?教师可以给孩子提供四个道歉通用的句式:1.对不起,我……首先要将自己不对的地方说出来,道歉的内容要具体,比如说对不起,我把你的衣服弄脏了。2.我这样做很不好,因为……“同理心”的培养是我们情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年级的孩子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角度,想一想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麻烦。道歉时可以说:我弄脏了你的衣服很不好,因为你回家以后会被妈妈批评。3.以后我……接下去我们用积极地语言告诉他,今后会怎么做。比如:我以后画画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再乱涂乱画了。4.你能原谅我吗?最后,请求原谅。无论对方会不会原谅我们,我们都要真诚地问一下。孩子学会道歉后,还是有部分小朋友会因为很小的事情向老师告状。比如:老师,他拉了我的头发,没有说对不起。当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询问一下:你有要求让他跟你说对不起吗?你有没有告诉别人自己的感受?我们要教育孩子在寻求道歉时少指责别人的不对,而是要告诉他做的事情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通过让学生学习如何道道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一年级的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提高情商。
        三、家庭教育中做到言传身教
        与智商培训不同的是,我们没有专门的教育体系来培养孩子的情商。一个孩子的情商往往是在与身边的人互动中得到提高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培养学生情商方面无疑是很重要的。情商高的父母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成长中必需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一年级的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成长,经常会与老师交流孩子平时的表现,也愿意接受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建议。教师可以利用家校沟通时机,让家长提高自身情商,言传身教。在没有上小学前,每个孩子在家长眼里都比较美好可爱,到了小学,碰到了学习上的问题后家长普遍比较着急、焦虑。在与一年级家长沟通时,经常会碰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听话。这时候教师要让家长学会接纳和理解孩子,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有些问题的出现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是必然。有智慧的家长要做到给孩子提供帮助,而不是压力。教师可以从沟通的技巧方面对家长加以引导,要想办法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要想让孩子爱听我们的话,就要学会肯定他。沟通的第一步一定是肯定。这就是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中所说的人们喜欢赞美的原因。在和孩子沟通之前要控制好情绪,告诉自己,我要帮助孩子,发泄情绪是没有用的,只能让孩子害怕,过后又把害怕忘了。在与孩子沟通时学会商量,而不是用成人的思维,家长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说教。
        小学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能只偏重知识、技能的发展,也要关注到孩子的情商能力发展。就其孩子的一生来看,在儿童时期,就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儿童的情商能力发展,这是在为他一生的幸福快乐奠基。
        
[参考文献]:
[1]齐兵.关于小学生情商培养的探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三)[C],2016:2
[2](美)丹尼尔·戈尔曼著, 杨春晓译.《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M]. 中信出版社, 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