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志
哈尔滨技师学院
摘 要: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学院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班级管理是技师学院发展重要的基础和阵地,班级的文化建设则是班级管理的重点。而德育又是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班级文化构建与建设,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德育 班级文化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虽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比如家庭教育、社会媒体宣传等诸多因素也会影响着中职学生的思想和三观的确立。需建立正确的班级文化观,而建立的基础和前提,就要对学生从宏观上做出分析,才能有的放矢。那么,我们就简单地分析下产生的共性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1)年龄和学业上的差异,大多数年龄处在14岁到17岁之间,身体处在生长期,各种机能逐步并不是很健全,或者逐步健全。知识和认知层面都比较低,很多想法和做法脱离实际;
(2)学生的消费观念不够理智和健全;
(3)就业选择趋于成熟,但自我规划还不够清晰和完善;
(4)现在的学生,几乎为独生子女,道德教育失衡,不良思潮的影响,很多学生变的很自我,自私自利,不能去换位思维去宽容,理解他人。因此,出现缺少担当和责任感的问题。
他们有自己的共性特点,也有个性的因素。形成原因比较复杂,这既是在班级管理学生的核心内容,更是关键的难点所在。主要特点有:
(1)某些学生的心里落差大,由于没有进行相应的升学或者某些偏科而继续升学,在无奈之下,才选择了这种技术院校;
(2)某些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很容易进行歪曲消费;
(3)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几乎为男生,而女生特别少。在很多无知的情况下,出现早恋就会导致争风吃醋的现象,且容易滋生打仗,斗殴现象。重点就会出现偏移,而不是放在学习和成长上;
(4)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高,这种家庭背景下长大的学生,本身就容易存在着性格的缺陷和心灵的扭曲;
(5)很多学生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三观,部分学生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很多学生出现退学和辍学的现象。
综上分析,面对当前这些问题,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就要有前瞻性、开拓性、持久性的思维来管理班级,而班级文化建设也就提高到日程上来了。
班级文化建设是将思想素质教育、励志教育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他们成长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可以说人才的培养与竞争最后取决于素质教育的高低。因此,只有加强以道德教育为核心来构建班级的文化建设,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做的更好、才能做好学院发展坚强的基石。
班级文化建设的构建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和入手:
第一、重点要加强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教育先行者陶行知老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学生健康的三观,重点是在思想素质上的提升。思想素质教育包括了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诸多方面的教育。不仅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当代先进的教育事迹,更要以古圣先贤的教诲融入到日常的教导中。让学生懂得感恩做人,让学生懂得如何让尊重他人及与人沟通等基本技巧。由此可见,德育工作不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更是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第二、立志与励志教育。这个年龄段,属于少年养志阶段。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少年的时候,就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志愿。所以,立下志向,修之身,其德乃真、乃至于修之天下,其德乃博。可利用网络平台,平时要多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励志方面的故典。激励学生,懂得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改正,自我发展,这些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支撑每个人成长的土壤和基础。从客观上讲,能到技校来就读的学生大都自制力和自信心差,只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信心,有了信心和志向,学习就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办法,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建设管理战略,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
第四、培养学生优良的团队精神,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会,棋友会,球会等活动。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健全学生的体魄,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班级的文化建设实施不仅要科学化,更需要制度化、规范化。主要体现在:
第一、要加强和完善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来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同学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和主体。要让学生知道班级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和建议,更要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正确引导,来提升学生本身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进行挫折教育。通过分析,现在的学生都有自以为是的感觉,理想化太强。给他们适度的压力,能够激励学生自我发展的潜能。所以,实施挫折教育,能让学生自己懂得生活来之不易,每个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以说,人生的每一次失败都是败在自己身上了。因此,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可以达到提升自我能力,激励自我的目的。
第三、从宏观掌控整个全过程、并关注细节。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思想、还要关注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
第四、将制度和情感管理要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在班级管理上,要有成熟而行之有效的制度。而情感教育作用要远比制度管理更加有效的多。两者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这样,就会让他们在班级的文化氛围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综上所述,有效构建班级文化建设,既要从宏观上分析学生特点,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工作每个细节上做细,做扎实,而且要环环相扣,达到统一的动态平衡模式,形成独具一格的班级文化管理体系,才能发挥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为班级、学院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P6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2004.36-54?
[3].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2001.12-142
[4] 丁钢 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976年10月,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助理讲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