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胜
浙江省龙港市舥艚第二小学 325802
摘要:现阶段薄弱学校教育发展水平容易受到区域经济水平的限制,导致农村学校的教师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存在着短板,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水平不能够匹配城市化发展需要。农村教师作为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核心,其专业培养模式和管理水平培养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关键词:新时代;薄弱学校;教师培养;策略
引言:新时代教学改革工作对农村教师专业培养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薄弱学校对教师核心素养的教学需求。由于现阶段农村薄弱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限制,导致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理念脱离新时代发展的教学要求。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新时代背景下农村教师培养教学管理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农村教师管理培养体系,来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的可持续化发展。
一.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培养现状
不同教学区域之间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的差异,导致薄弱学校教学素质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学习需求,致使学校的教学水平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管理理念落后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行政化管理理念单一,管理制度中的教师培养与教学执行的同步性较差。教师的培养必须服从由上到下的分级监督,职权关系分级化较为严重。农村教师的培养制度要注重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而现阶段农村教师培养制度中,学校管理者的教学权威性很大,过多干预农村教师的培养工作,阻碍农村教学管理制度的健康开展。薄弱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人员失去教学热情。僵化的学校培养策略,导致教师更加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选择性忽略教育工作和多元化开展。
2.管理制度不健全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管理工作是促进农村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在开展教师培养工作时,薄弱学生教师管理制度执行规范性不强。执行制度不够严谨,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不能够及时地针对教学环境改变教学策略。学校行政命令强制指导教师的教学培养工作,实际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实质性成果,阻碍了农村教学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现阶段的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职前培训和人才引进等工作存在纰漏,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更多的基于传统的教学经验,致使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功能不能及时落实在教学活动中,阻碍农村教学文化健康发展。
3.教师培养效率低下
现阶段的农村教师培养体系不能及时地针对教师的从业年龄和性别等教学特点来调整教学管理策略,导致对教师的管理培养方法单一陈旧,管理效能低下,阻碍了教学质量的长远发展。农村教学管理层更偏重于采取逐层传递的管理方式,教师的培养处理时间延迟性较大,教学实施效果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各个教学部门之间不能够团结现有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改革工作。教师培养制度在执行时容易受到部门各自为政影响。教师培养工作不能精准把握教学服务意识,刻板的套用工厂管理与培养理论。为了达到教学标准恶意的压榨农村教师的教学劳动动力,教师培养往往只注重政策下发,而忽略落实管理政策重要性。教师极其容易出现辞职现象,教师培养效率低下。
二 .新时代教师培养的价值追求
教师的培养要严格落实社会主义要求标准,采用教学实践与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的方式来优化薄弱学校教师价值培养体系,使教师培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
1.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引导
在开展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培养工作时,必须严格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的教学立德树人的教学方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主体的社会主义办学,通过对教师爱国主义、奉献主义等先进文化价值观的来引导教师明确现阶段农村教学主体内容,掌握教学资源与农村教学培养有机融合的重要性。通过强化社会主义价值引导,使教师能够加深教学参与度,提升农村教学荣誉感,提升农村教学生命力。
2.凸显“以人为本”教师培养主体
薄弱学校的教师培养要明确教师对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培养理念,合理配套教学政策激励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素质和教学实效性,从而更好地落实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发展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学校要着重提升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尊重教师的教育地位,使每一个教师能够在被尊重和被信任的教学环境中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三.新时代教师培养策略
1.本土化培养
地方师范院校要支持教师本土化培养,通过本土化教师培养,培养出家乡情怀强烈的高质量本土师资教学团队。本土化教师能够热爱农村教学环境,以提升农村教学质量为重要目标。学校要通过定向招生和定向就业等培养措施,重建农村教师培养体系,为本土农村化教学输送高质量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公费培养与政府联动的统筹机制来实施教育硕士定向选拔招聘工作。在初期教学实训过程中,将应聘人员对农村教学热爱度作为入职筛选指标,同时学校要注重对本土人才引进培养,完善农村教师的晋升制度,提升农村教师教学待遇,改善工作教学环境,使农村教育摆脱传统刻板的“清贫”的农村教师社会形象。学校要继续完善农村教师入职前后的职称评聘改革工作,促进教学改革培养本土化。
2.创新教师培养手段
除了在宏观上对教师进行本土化培养,以“三位一体”的学校、政府和教师的合作培养方式为本土师范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外,在微观上,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应用学科教学资源优势,着重针对可塑性强的新手教师来打造教学培养模式,利用现有资源来优化农村教学教师新老衔接断层的教学现状。在教师培养手段上,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进行定向培养。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和网络云直播等信息平台,构建师生实践活动与教学的统一性。确保师范生掌握科学教学管理理念的同时,深化教学服务责任意识。开展培养工作同时,要注重提升教师各种教学职能的手段,采取网络课堂讲授,考核等手段来增加教师的多学科交叉的能力,例如心理学音乐、体育、舞蹈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手段。培养工作能以教学工作坊的形式,为教师提供适应农村生活发展的教学空间,使教师培养工作注重农村教育发展的统一性。
3.加大实践教学培养力度
农村振兴发展战略要求农村教师具备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水准。因此教师培养工作要明确教师与农村教学环境的联系,基于实践教学标准来加大教师的实践教学力度,从而更好将农村发展现状与教学资源连接起来,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化发展。在教学实践培养中,由于大数据互联网的出现,乡土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教育技术有机地融合,极大程度上丰富农村教师的实际情感需求和教学体验。因此培养工作可以采取大数据与网络资源教学相结合的职业教学方式,实施监督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以可视化的实践内容来加强教师的情感培养。以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加深农村教师的教学培养力度,促进教师职前职后的农村情怀培养。
结束语:现阶段薄弱学校要改变教师培养思路,调整教学管理理念,来促进农村薄弱学校高质量教学发展。在培养过程中,要认识到现阶段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明确新时代教师培养的价值追求,采用科学的教师培养策略来促进农村教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鹏举,王海福.新时代我国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研究评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2):60-68.
[2]郑红平.聚焦青年教师培养 夯实农村教育基石[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1(02):48-49.
[3]关利新,吴敏,杨恩国,张秋艳.“学校培养+自身成长”:提高农村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J].辽宁教育,2020(06):43-46.
[4]陶京都.农村学校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策略[J].求知导刊,2020(0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