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教师怎样在研究课例中成长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王东辉
[导读] 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起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从而在课例研究中不断的成长。
        王东辉
        哈尔滨市第四十五中学
        摘要: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起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从而在课例研究中不断的成长。本文围绕着课例研究,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青年教师;成长;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日本和美国中小学常见的研究方式,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中小学的常见教研活动形式。课例研究就是围绕一节课而展开的,主要对“如何上好一节课”进行研究,重点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将研究融入备课、说课、观课以及评课的全过程。其实,“课例研究”并不仅仅是着眼于改进某一节课程,而是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指向的教学循环研究。可以说,课例研究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的研究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1 课例研究的内涵
        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也是课堂教学中含有典型问题与关键教学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其目的就是试图让教师学会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的研究课堂教学的设计并进行改进。
        课例是学科教师经常面临和值得思考的一种教育案例,也是教师学习与反思的主要方式。课例研究非常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现实故事里学会预测与解释问题。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究克服了通过技能培训学科上缺失的不足,为教师与同事、与研究人员的合作提供了实践反思,也为他们之间分享经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 课例研究的形式
        课例研究的三个环节是由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三个环节组成的,这三个环节可以循环反复,不断研究改进,每个环节都有其不同之处。
        在教学设计环节,时常需要开展备课说课活动,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标准的理解与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处理等等;课堂观察环节,就是研究小组的成员进入课堂现场观察执教者的实施过程,往往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反馈会议环节,主要是分析课程的得失与感受,有哪些成功点,有哪些不足等。然后通过研究小组的集体评课,反思教师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对于行动教育的模式,国外一些文献表明,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行为的有效方式就是伙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案例教学。但是,我们认为,保持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还需要注重纵向的先进理念、技术、经验和方法的专业引领。


        对于互助式课例研修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由一位教师先进行试教,集体观课评课,修正教案后,再由另一位教师在班级里施教。其好处就是不需要借班上课,方便在日常教研活动中被普遍采用。
        3 青年教师在课例研究中如何成长
        “新课改”所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或者媒介,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呼吁一种新型的教育文化。在如今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教书匠若不创新、不研究、不反思,必然会被时代淘汰,这就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教学中,因此,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越来越重要。教学课例研究已成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那么,青年教师如何在研究课例中成长呢,本人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在课例研究中,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观。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且及时思考,进行深入研究,并阅读大量的名家著作,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如果不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是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信息时代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已经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在学习中共同成长,学生在转变,教师更加需要转变。
        第二,在课例研究中,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例研究需要花费青年教师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去思考。经过本人调研发现,很多同事往往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而做课例,行为很被动,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在研究过程中,青年教师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当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要学会主动思考、主动研究。
        第三,在课例研究中,提高教学水平,打造有效课堂。课例研究包括克雷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研究成果评价和推广等几个方面。其实这是行程理论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因此,如何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集合,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是每一位青年教师应该思考并且身体力行的问题。经过对课例的一系列研究,对于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水平有非常大的帮助,从而使得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率。
        第四,在课例研究中,形成科研能力,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做课例研究,最具有价值的收获是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由经验性总结转为科研型的升华。青年教师在对课例研究中,需要讲日常点滴体会、经验、教训作为理性思考研究的素材,并以科研的方法去研究这些教育事物现象发生的原因、产生的机制,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概念与风格,进而成为一个自觉按照教育规律行动的青年教师。
        4 总结
        总而言之,本人认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是课例研究所达到的效果,更是课例研究的重要目的。课例研究可以充分促进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要以“传统观念”进行教学,而成为一名学者型的青年教师,
作者简介:    
王东辉(1970.10——),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高级职称,现任哈尔滨市第四十五中学校副校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