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王义海
[导读] 问题教学法是课程改革以来经常被讨论和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着眼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王义海
        河北省涿州市第二中学
        问题教学法是课程改革以来经常被讨论和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着眼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原则
        1.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阅读形式单一,答题思路模式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问题教学法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打破程式化、固定化的思维习惯,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前对文本进行整合梳理,并设计新颖的、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追求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  
        (1)创新性原则。问题的设计,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破原有的程式化教学设计,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本点,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师生问答等多样的形式,使得问题的设计既充满智慧性又充满乐趣。
        (2)思辨性原则。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层层问题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以及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既有利于学生进行必要的语文知识积累,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判断、推理、表达等方面遇到的一般性问题。
        (3)针对性原则。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境编制相应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以解决某一个问题为核心,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空白点进行问题设计。在对象上,应该针对全部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偏向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4)适度性原则。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注意营造相对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的学习以安全感,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来鼓励学生,以慈爱的表情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之中,要以一个长者的角色,用广博的知识来吸引学生,用温和友善来管理学生。在生活上关爱学生,用公平公正来奖惩学生。

教师所提问题的数量要适度,不能够过于频繁,当然也不要太少,问题过少会使学生失去深入学习的欲望,失去学习的持久动力,让学生的思维无法进一步延展。教师还要注意问题设计出难度适当的问题,要掌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1.改变唯分数论的教学观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更要设计出科学的问题,注重对学生的精神培育;既要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利用教师的主导身份设计出具有情感性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问题的设计,要避免直观性,要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要基于一定的情境。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直接给出学生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背景性资料,填补问题的空白点。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具有价值,不能够够偏离教学内容。为此,需要教师在问题情景设置上下功夫,一方面要设置相对宽松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者角色,要以倾听者的角色为学生真正思考提供一个平台。同时还要设置相对自由开放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潜能和独特的个性,以利于对某一问题进行大胆的设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逻辑清楚,这样才能够尽量的避免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因为模糊不清而造成思维混乱。教师提问的时机很重要,要避免在学生思维疲劳期提出问题,应该选择学生情绪的兴奋点进行提问,从而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之分,问题与问题之间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够过于冗长,铺垫太多,这样常常使学生抓不住核心,浪费了学习时间。要尽量避免让学生抢答的方式回答,这样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反应不及时,不能够经过深度的思维加工,一味的求快。
    3.优化高中语文阅读形式
        教师要确定合理的文本体裁,从而有利于迅速调动起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对文章的内容、结构等基本信息进行迅速捕捉,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审美,减少学生文本阅读的目的性,不要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为了寻找问题而进行阅读上来,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阅读文章的审美体验。同时,教师还要借助于一定的助读系统,增强学生们的阅读体验,例如课本中的注释插图以及影音系统等。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对作品进行品味,深化阅读理解的程度,以整体性思维把握文章的主旨,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整体性发展。
        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高中语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出发,阐述了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并进而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采取的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