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珠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南羊街道中心学校 云南昆明 652100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其实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以完成学业为主要目的而学习,还有个问题就是让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度去对待。虽然这门课程里有添加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但是针对性却不是很强,所以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系统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章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挖掘教材心理健康内容,教学课堂进行知识内容指导,重视课堂教学环节,抓住教学读写训练,设计组织学习活动来进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仅供读者参考[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也相继提升,人们的精神压力逐渐变大,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受到很多人的广泛需求和关注,小学语文也不在只重视知识的传递,同时也开始注重学生的各方面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小学语文以独特的育人方向,也随即注定了它的教学地位,为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充分体现和展示关于心理健康的因素,教学模式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筛选,从而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内容[2]。
一、挖掘教材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进行渗透
情感是每一个健康人格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对于教育学生方面,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表达情感,从而可以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同时还要注意和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重点,在小学语文的课程里,对于情感的教育可以说环绕在整个课本的字里行间,比如,三年级课本《她是我的朋友》主要讲述了朋友之间的单纯友谊,四年级课本《去年的树》主要描写了大自然之间的感情,五年级课本《地震中的父与子》主要是写了一个孩子被一对父子情深的画面感动了等等,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传递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由内而发,从心底里被感染熏陶,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渗透心理教育,并且教导学生摒弃一些不好的情绪,从而培养学生塑造一种良好的心态和人格,这才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3]。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导,从而进行渗透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就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教导,关于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导,是在老师反复研究、了解、实践得出的有效结论下,再向学生进行方法的传递和引导,而这种系统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使得学生灵活运用于学习中,所以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受益匪浅,才能成为国之栋梁,才能在社会生存。然小学语文不只要熟悉掌握学习方法,还要对自己学习的其他因素进行调节,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这对学习方法有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在课本《触摸春天》里,老师应该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浅出了解文中的词句,从而让学生从中领悟其含义,并且反复阅读进行思考和体会,然后结合全文总结出方法,最后在感受中不断增强和认识生命,进而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4]。
三、注重语文内容教学环节的引导,从而进行渗透
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方式形成的,且教学模式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教学环节,所以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难度,在教学中应该着重注意教学环节,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也需渗透每个环节,比如在《触摸春天》里,教师应该设计布置关于“假如我是一名盲人”这样的体验活动,然后要求学生把眼睛用布遮挡上,在教室周围进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盲人的生活方式,活动结束后在让学生谈论心的和感悟,从而间接的渗透了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观点,再比如,在《怀念母亲》的课本上,让学生换位思考,如若是自己会如何,从而达到调节情绪情感的作用,还有在《老人与海鸥》一文中,在学生反复研读后让其进行讨论、交流和领悟体会文中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5]。
四、抓住教学内容的读写训练,从而进行渗透
关于小学语文课本中读写训练的内容是通过“重点知识内容以及学习方法还有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编撰的,然在课本中进行了部分润色,瘦身,知识内容相对就比较少了,所以读写训练就成为了体现语文课本内容的重中之重,而心理健康教育也被在读写训练中就此融入贯彻。比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融入情感的朗诵,通过情感的朗诵将中国人民的伟大友谊表露出来,从中领悟到人民的不易和爱国情怀,尤其是在写作方面,学生的文章内容直接反映了他本人的情感和心理发展,所以,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从而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教育,这样才效果显著。比如五年级课本里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有些学生将不好的事情以文章的方式在文章中表达出来,老师则可以以评语的方式,进行渗透心理教育,从而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5]。比如,有学生,父母离婚,他和母亲和继父生活,然后继父对他不好,所以他性格很是内向,在一次课上老师布置了作文题《一件难忘的事》,他就写了生病了,没有和父母说,要不是有同学的陪伴,他真的坚持不下去了,这时老师在评语上进行了安慰和激励,过后对该学生进行交谈和鼓励,没过多久,他的性格有了很大的转变,脸上也有了笑容[4]。
五、设计和组织学习教学活动,从而进行渗透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一个最好的途径就是组织多种文学活动,因此,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和学生情况设计和布置一些活动,比如,以讲故事、话剧表演、演讲以及辩论赛的方式进行开展学习活动,然有的学生在开展以上活动时,难免会出现情绪消极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和引导,再比如,在学完以上的口语交际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模式的比赛和表演,让孩子们从中领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沟通互动模式来说服,再就是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投入情感进行表演和答辩,进一步的体会到话剧内容的人物性格和动作行为,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力,以此激发对书籍的兴趣,从内到外进行整个身心的渲染和提升[3]。再比如,五年级课本中关于口语交际和写作的三个情景内容,老师应该以故事中的父母做法进行讨论和发表,在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换位思考父母的做法是否正确,进而让学生想想父母对自己则么样?且什么是溺爱和宠爱?并从中明白和感谢父母的不易和关爱,从而进行渗透性的心理教育,以此达到教学的终极目的[5]。
六、结论
杜甫曾经在《春夜喜雨》中这样描写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基础学科,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一味的传授知识内容,而且还要着重注意学生的的个人心理情况,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所有的教育环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以教材的深入浅出方式,学习方法的教导,教学环节方式,组织活动的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读写训练来进行渗透心理教育,从而使得学生达到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圣舫.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才智,2019(34):77.
[2]宋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35):177.
[3]张廷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242.
[4]肖永红.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华少年,2019(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