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农娇娇
[导读] 随着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修改,原有的高考语文试卷也会在内容上作出调整,让学生具备新高考适应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是语文学科改革的基本目标,也是未来有效教学推进的关键环节。
        农娇娇
        广西靖西市靖西中学
        摘要:随着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修改,原有的高考语文试卷也会在内容上作出调整,让学生具备新高考适应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是语文学科改革的基本目标,也是未来有效教学推进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
引言
        新高考改革开展以来,语文科目在试卷内容、评价框架、测试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指引着教师语文教学的变化。最明显的改变便是考评内容以及考评方式由过去的“单一知识性”色彩转移到注重学生的素养发展。这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即语文教师必须在深入理解新高考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适应教育发展、推动教育改革。
一、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路科学性
        思路决定出路。要想大力推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好“核心素质观”,大力推动“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不断丰富和完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要将“生活化教育思想”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思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理解、认识、熟悉的人、事、物入手进行导入,并且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此将高中语文教学引向深入。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路创新,也需要教师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一条主线,落实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文化意识等为重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如“天人合一”思想、“和谐”思想和“孝”文化等等,并强化学生“知行合一”;通过对学生进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民族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能够使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发展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师的期望效应,确定教学目标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并按照他们的特点展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规划。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其创造力也呈现出明显上升的发展趋势。要想让今后的语文教学发生改变就需要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重视学生在学习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创造意识。在某些文章的学习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计划制定环节,或是通过课外学习提升对教材文本的兴趣,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实际上教材内体现出的信息和生活当中联系紧密,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接触到相应的文本类型。例如“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这种文体就是生活当中的演讲稿,属于实用文的范畴,学生通过报纸和网络等多种渠道也能接触到实用类文本,了解实用类文本的表达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能明确期望效应,重视学生的学业和行为改变。

教师可以通过此类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从正面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考方式,旨在提升学习效率,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三、立足生活,创设情境,语言构建,加强语文应用
        语言建构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词汇、词句、修辞、语法、表达、阅读等多个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地学习语言,真正地利用语言,教师就必须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课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运用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为了让学生把握作者在描写景色时语言的巧妙之处,品味“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等语句的奇妙与魅力。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对应的画面,以视觉冲击唤醒学生对文字的感知,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字建构能力;再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譬如辩论赛、讨论会、分享会等。以这些活动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语言文字应用的舞台,发展学生的文字建构能力。
四、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增加课堂教学实践性
        设计教学结构在考虑趣味性的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构建。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后,可以根据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用“掰玉米”的方式,由表及里最终得出事物的真实内涵。尤其是在课堂提问环节,程序化提问与阶梯性提问结合,程序化提问包括作者背景、写作背景等等,阶梯性提问则是在让学生掌握基本内容后,体会文章内涵,深入文章段落,剖析字里行间作者表达的情感;掌握探究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比例,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教师把“课堂上的综合实践”与“课堂外的探究活动”结合。构建以体验为过程的开放教学课堂形式,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探究、学会探究。
五、分层次教学,进行多元化评价
        分层次教学,多元化评价也是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二法门。首先,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地方,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理解、接受知识快的学生设置更高的目标,不断提升该学生的能力,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坚持不放弃,设置较低的教学目标,激发该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还需要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时,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即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学生本人共同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推行已经有十余年,而近年来,新高考政策的出现也让当前高中语文中的各类文本教学,面临着种种尴尬和复杂的现状。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对此类现状和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总结并尝试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就能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策略,解决研究片面问题,在后续实践环节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参考文献
[1]李随莲.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0(03):80-81.
[2]杨伟平.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研究[J].智力,2020(02):145-146.
[3]郑希坤.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思考[J].考试周刊,2019(20):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