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路径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梁文成
[导读]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梁文成
        广州市南沙区细沥小学  511475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注重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的有效渗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度挖掘语文教学资源的人文价值,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大有助益。
关键词:试探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 融合路径
引言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十分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身心发展也还不够成熟,其思想观念和行为素质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德育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其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整体教学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要求教师对书本教材存在德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并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探究活动中汲取更多德育知识,使学生思想行为得到熏陶,引领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和德育的高度融合,将有助于提升德育知识教学的趣味性。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的风气,这将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将拓展小学德育的范围和方式,让学生借助学科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接受德育,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小学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时期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融合路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德育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即使融合了语文教学素材内容,也存在一定的说教性质,容易导致学生没有耐心听讲,甚至出现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且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放松身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发展方向。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变化情况具有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的了解,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并对其优化整理,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对黄山奇石的景致拥有直观感受。然后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形貌进行思考和探究,也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积极地培养学生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其日常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更加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逐渐的渗透。


        (二)深入开展课堂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还应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联系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探究和讨论。以《小英雄雨来》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读课文,引导他们对文章讲述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设置“课文故事发生时间和地点?课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的哪些事?课文写了雨来的几件事其中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说明原因?”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将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融入其中,让学生发挥各自所长,并在合作讨论中理清课文知识脉络。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层层剖析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对小英雄雨来身上体现出的机智、勇敢、爱国等可贵品质加以掌握,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其转化为自身的重要品质。
        (三)注重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课外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注意贴近学生的思想状况,要将活动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更好地体现出来。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另外,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也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德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具有优良思想品德,还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四)融合生活实际教学
        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人文元素。可以说语文教学素材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对学生的思想和品德修养进行启发,能够帮助学生对生活态度的升华以及思想水平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探寻和发现德育元素,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思想修养指导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通过阅读诗词,学生可以充分感知到雷锋叔叔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其伟大的思想品质影响下受到鼓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在实际生活中探寻雷锋同志的英雄事迹,例如和老人聊天,了解他们对雷锋同志英雄事迹的印象和理解,也可以到雷锋英雄事迹纪念馆,更加直观化地了解雷锋故事,感知雷锋精神,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产生直接的冲击,为其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讲解和德育的高度融合,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教师在开展德育的时候,要注重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多种渠道实现语文知识讲解和德育内容的融合,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推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亚辉.小学语文与德育融合的有效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93.
[2]张伟.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分析[J].新课程,2020(47):228.
[3]孙发芹.探析小学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5):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