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琪
城中幼儿园共青分园 215300
摘要:创造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其指出幼儿教育要挖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幼儿进行创造引导,促进幼儿未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陶行知思想;创造教育
一、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
(一)相信每一个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
陶行知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儿童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所证实。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儿童在游戏中都能表现其创造力。例如,在成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泥巴、沙子和水等自然材料,到了儿童手里就可变成泥娃娃、小碗、小碟、杯子、小凳、山洞、碉堡、雨点和河流;一根竹竿,可以变成他们的马、拐杖、手枪和大炮……儿童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其巨大的想像力。他们可即兴创作儿歌、童话,可以想像出稻草人与麻雀的对话,可提出诸如“天空为什么总是蓝色的”“太阳为什么总是圆的”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毋庸置疑,儿童的创造力是稚嫩的,但却有着无限的发展价值。我们必须充分相信每个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并正确认识其创造力的巨大发展价值。
二、注重因势利导,科学引导幼儿。
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在他看来,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等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因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在幼儿园中,有时幼儿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与调皮、捣蛋等联系在一起,逾越常规,不守规则,提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这些行为会让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制止。同时幼儿在各活动中的创造性,会打破老师建立的正常秩序。这时教师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行为的正确态度就尤为重要了。
如在科学活动“神奇的磁铁”中。幼儿虽已获得了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的知识经验,但“搭救铁宝宝”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却出乎老师的意料,种种回答如“用大吊车把回形针吊起来,用吸尘器吸上来,夹子夹上来。把杯子摔破了,回形针就出来了……”答案总涉及不到用磁铁隔着玻璃杯,将回形针吸上来 。这时教师对于孩子做出的回答给与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孩子的回答与主题不太对应,但这毕竟是他们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如果强制将幼儿的思维转移到用磁铁来吸铁,会把孩子的创意拘泥在成人格式化的思维中。
如果教师在肯定了孩子的回答后,作一个侧面引导:“哎呀,磁铁妈妈想用自己的身体来救铁宝宝呀!”幼儿就又回到用磁铁吸铁这一现象上来了。让幼儿立即发挥了 内在创造表现,同时又得到了认知的发展 。心理学家康定斯坦说过:“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模仿作品更富有创新吗?”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这些表现给与得积极肯定的态度,必定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推动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在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上,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就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对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主张儿童的教学要以生活为中心,与儿童的实际生活想联系,提倡在教育中要解放儿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得儿童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是可以借鉴的,对幼儿教育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重视儿童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是“生活即教育”,这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诠释。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对幼儿的教育最有效的实施就是他们的所有日常活动。
生活决定教育,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很多问题和方法都是来源于生活,陶行知先生就非常重视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的农村学校,农村幼稚园就是让儿童从农村的生活中接受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家庭、幼儿园提供给幼儿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幼儿的教育。
2、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会知识,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动手操作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幼儿学习接受外界的新信息、新知识并不是像成人一样可以通过记忆、书写获得。亲自动手操作和接触才是他们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幼儿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让幼儿多主动参与,多动手操作去学习一件原来不会的事情或者只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教师讲,幼儿听,他们是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的。
陶行知的“教育做合一”思想,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的确,幼儿园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教学,教师的“教”不是一味的给孩子灌输知识,孩子的“学”也不会像高年龄段的学生那样接受。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对其进行教育,注重孩子的主动性,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只是起到启发引导孩子的作用,陶行知强调:“先生的不是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参考文献
1、徐明聪:《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5-36页
2、黄玉华:《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教育导刊,1994年,第7期
3、虞伟庚:《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107-109页
4、《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0-23页
5、《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及其实践》,《陶行知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