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巨作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城中幼儿园共青分园 江苏苏州 215300
摘要: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家园共育;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正文】
中国有句老话“先入为主”,所以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过度到幼儿园生活的“必修课”,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第一个环节。小班是幼儿踏入集体生活的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因此,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呢?首先我们从几个案例来找找幼儿不良生活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再采取针对措施。
一、案例现象:
1.就餐现象:
小朋友们的就餐大都表现为使用餐具不正确、坐姿不正确;严重挑食;就餐时掉饭粒的现象;就餐不安静;注意力不集中,就餐的时间偏长。像霖霖小朋友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就会吃的很快也很干净;遇到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一口都不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吃饭的时候不专心,很容易被别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
2.午睡现象:
航航小朋友每次午睡的时候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翻来覆去,可又不得不躺在床上,从而产生焦虑等不良的情绪;还有的抬头东张西望、有的自说自话唱歌哼歌,并不停的做一些不良的小动作,如咬被角、挖鼻、玩小物件,吮手指、打口水仗,有蒙着头睡觉等;有的到了起床时间醒不来,起不了床,午睡成了有些孩子的负担。
3. 不会穿衣服现象:
刚刚开学,小朋友们每天午睡起来都不会穿衣服,“老师,我不会穿衣服”的声音此起彼伏,老师就像陀螺一样,帮这个穿了,赶紧再帮另一个。有的小朋友自己动手穿,可是不是衣服穿反了,就是鞋子穿反了,每天老师都像小侦探一样,检查哪个小朋友衣物是否穿戴整齐。
二、幼儿不良生活习惯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家园合作缺乏一致性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家园积极配合。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被动接受和完成任务的心理。如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在家管不了,将教育幼儿的责任完全交给幼儿园;只有少数的家长认为,幼儿的习惯培养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推进,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还有极少数家长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持无所谓的态度,如幼儿园要求幼儿独立进餐、不剩菜剩饭等,家长却放宽要求,导致幼儿在幼儿园和在家中的表现完全两样。
这样缺乏一致性的习惯培养就会导致幼儿的行为出现反复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家长对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家长缺乏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方法;三室家长过于溺爱幼儿,习惯在生活上包办代替。
(二)家园之间缺乏同步性
主要表现在:家长能够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也会配合幼儿园教育,但在配合方向上往往出现偏差,如幼儿园在某一阶段致力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却致力于让幼儿学会爱惜物品。由于家园之间的教育缺乏同步性,导致幼儿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强化,不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1.开展生动、形象的区域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满足。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区我用硬纸盒做了可爱的娃娃,让幼儿用小勺喂娃娃吃饭;提供玩具娃娃、小夹子和小衣架,让幼儿给娃娃穿衣服,拉拉链,挂衣服等,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学习兴趣浓厚,通过反复练习,特别在“娃娃家”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给娃娃喂饭,手指的小肌肉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我还将玩具筐和摆放的位子做一一对应标记,逐渐让幼儿养成了把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在活动中,幼儿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社会情感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2.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在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介绍了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尽量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向家长推荐《鼓励孩子自己来》的文章,“孩子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自己做,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孩子不会的事情引导孩子学着做,孩子能做事情督促孩子坚持做”。
(1)开展集体培训
我们向家长提供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主要有三种:一是讲解示范法,即针对幼儿要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由家长做示范,指导幼儿一步一步学着做,如穿脱衣服的方法,家长可以先示范给幼儿看,并重复几次;二是故事儿歌法,即根据小班幼儿喜欢听故事、念儿歌,巧妙地运用这一形式,让幼儿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如洗手时,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边洗手边念“洗手歌”;三是游戏情景法,即家长把幼儿要学习的内容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某种本领,如在家中,可以将塑料瓶打扮成瓶娃娃,并提供各种豆类、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四是巩固定型法,即针对某项技能,家长通过专门的教育或指导活动,对幼儿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使幼儿逐步并成习惯。
培根说的好:“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追求的好习惯。”而3-4岁的孩子正是人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仅使幼儿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而且劳动观念、集体观念明显增强,还培养了幼儿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习惯养成将使人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周思鸿 篇名:家园合力共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 曹莉.沟通:为家园共育架心桥[J].甘肃教育,2011,0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