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莉
四川省广安第三中学校 四川省广安市 638002
【摘要】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往往将教学目标向考试靠拢,阅读教学以考试为中心,教材讲解只注重结果和让学生记忆,从而忽视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教学效率也无法获得有效提升。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课外阅读的丰富,使得阅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给语文教学也带来的较大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阅读中的辨析能力以及鉴赏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让思维引领学生深入阅读,从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培养
伴随思维科学研究的推进,阅读过程中思维的重要作用逐渐被重视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思维知识储备,才能使自身的思维逐渐具有可塑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将学习和思考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这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有学者通过运算能力研究发现,初中二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初中阶段语文学习是其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教师重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摒弃传统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实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与独立学习有着非常大的效用,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并赋予语文阅读更多的创造性与趣味性。
一、通过阅读要素分解,发散阅读思维
针对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思维缺失”,为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可从语文阅读要素的分解出发,帮助学生将文章中的阅读要素清晰的罗列出来,而不再是单纯的为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通过文章中阅读要素的分解,让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抒写主旨,发散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整合阅读思维材料,从而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阅读要素分解的过程,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阅读思维的作用,激发阅文阅读思维,摆正阅读思维,进而促使学生获得阅读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文时,为通过有效阅文教学让学生感知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特点,提升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语言感悟能力,教师可先让学生认识与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如其科学性与准确性,而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特点与其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又是相互补充的。然后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说明文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去寻找文中生动性、形象性的语言片段,基于词语和修辞的角度,其仔细品味与思考,如销声匿迹、周而复始”这些词语,或体会作者是通过大地苏醒、迎接寒冬的拟人手法,来兼顾每个季节不同特征的。这种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打破一贯的说明文言文思维惯性,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不断尝试在阅读中加入学生自身的想法,发散阅读思维,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培养阅读思维能力。让思维引领学生深入阅读。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阅读思维能力
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际教学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是教师开展实际阅文教学的重要依据,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刺激下,才能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积极阅读的意识,提升阅读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借助实物、图片或视频等,让学生通过更为生动形象的形式获得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与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并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中,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体验阅读阅读的乐趣,提升阅读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后,实现学生文学及历史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故事阅读中懂得美与丑,善于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播放《皇帝的新装》相关视频,为学生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学生更深刻体会故事中表达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激发学生对故事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有趣的故事阅读启发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总,引导学生去思考文中的主要人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也可以故事中自己喜欢的人物和句子勾画出来。通过文章中句子的阅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并尝试说一些类似语言,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三、结合生活展开阅读,锻炼阅读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内容,基于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下,深入理解和体验文中内容,并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与死牢,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的乐趣。学生想要理解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某种情感或观点,必须经历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充分发挥思维的作用,并将文本阅读与相关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共情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让思维引领学生深入阅读。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可以基于生活角度去思考问题:当你有机会进入文中的桃花源,你会选择接受还是放弃这个机会呢?通过学生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基于课文阅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此时的想法。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后认识到,《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一切都很完美,但我们的真实生活却不是那么完美的,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激发学生语文思维,从多个角度去互动与理解文章内容,有利于通过生活强化学生的阅读认知,锻炼学生的深层次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引领下深入阅读。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不仅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直接关系,还能影响着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凤莲.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探析[J].新校园(中旬),2018,7(4):167-169.
[2]陈志明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233.
[3]朱红梅.新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9(3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