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洁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省武汉市 436032
[摘要]新西兰学习故事是建立在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叙事性评价,经过众多专家和幼教工作者的实践与探索,逐渐发展为较完善的评价内容和评价过程。其评价内容为学习倾向及关键能力;评价过程包括描述、讨论、记录和决定四个部分;评价特点包含评价主体多元,注重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与课程接轨,突出学习倾向等。新西兰学习故事对我国幼儿园游戏评价工作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新西兰学习故事;幼儿园游戏评价;新西兰早期教育
21世纪以来,学习故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卡尔教授在《另一种评价:学习故事》中提出了建立在“学习故事”为基点的新的评价体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幼儿园应立足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从而实施一系列教学教学活动,某种意义上,新西兰学习故事注重幼儿发展的评价理念契合了《指南》的核心价值取向,故对幼儿园游戏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学习故事的形成
学者周箐认为:“学习故事”中的评价是基于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和倾听,意在看见、看清、看懂儿童的学习。故一定程度上,它是对传统“清单式”评价的颠覆和反思。
(一)学习故事评价的内容
学习故事把学习倾向描述为一种复杂的、积累性的结果,即“技能和知识;技能和知识+目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同伴和实践+工具=情景化的学习策略;情景化的学习策略+动机=学习倾向”。故学习倾向是儿童的学习结果,其包含五大领域:兴趣、参与、交流、坚持、承担责任,依据国家早期教育课程中对学习结果的统摄范畴(知识、技能、态度)划分而来。1.兴趣。儿童在学习环境中的兴趣依赖于自我分类和团体统一性,分为个人兴趣和社会兴趣,“前者是个体发现某个活动或主题并能继续参与活动的一种持续心理状态;后者强调对个体选择活动的影响,由环境包括人员的特性引起的兴趣。”;2.参与。参与和兴趣紧密联系,儿童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也是儿童兴趣的体现;3.交流。儿童作为学习者或参与者积极的使用口头或非口头语言与周围的人物互动;4.坚持。儿童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或活动时,表现出的专注力和坚持性,且不易被外界事物干扰和吸引;5.承担责任。能够为小组或学习共同体提供不同的看法或观点,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为其提供帮助,以上作为学习故事中评价儿童学习倾向的五个方面。
(二)学习故事的评价过程
卡尔教授提出以质的和解释性的方法评价儿童的学习,学习故事的评价过程包含以下四个方面:描述、记录、讨论、决定,也称为“四D法”。1.描述。即描述儿童学习或活动的“故事”,通过观察与记录的方式以获取儿童在不同情境中、不同时间段的表现为后续的评价及解释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信息;2.记录。用多种方式,如照片、文本、视频、录像等,以真实评价获得完整的资料,有利于评价物公开化、易于保存,便于家长、孩子们、社区机构更好理解该评价方式;3.讨论。“讨论是学习故事的第二个环节,是在描述的基础上,由教师和其它教职员、儿童和父母一起讨论对儿童的评价和和他们的学习,目的是了解、确认或质疑教师对儿童行为的解释;4.决定。决定是教师对下一步将采取怎样的策略的一种判断。包含对儿童积极的回应、改变活动方式、直接干预或参与其中。
(三)学习故事的特点
学习故事产生于新西兰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并以国家早期课程The Whariki为基础,其存在显著的特点。第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学习,以动态的评价模式,通过一系列活动,记录儿童的学习行为,并将这种记录反馈于教学中,激发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计划积极讨论的热情,推动他们活动中继续学习。第二,学习故事将儿童的学习倾向作为儿童学习结果的评价。
第三,学习故事的实施原则同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的教育原则具有内在一致性,即意味着评价活动与课程实施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以促进儿童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第四,学习故事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评价儿童。第五,学习故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其评价的主体包含儿童、教师、家长、社区机构等,因此学习故事也属于他们的故事,极大地促进了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及家园沟通与合作、师幼互动和分享等。
二、学习故事对我国幼儿园游戏评价工作的启示
我国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游戏评价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仍需要借助先进科学的理念,以服务于游戏评价工作,藉此新西兰学习故事则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以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构建评价理念
树立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相关文件中有关评价的基本精神,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教育背景下,以“幼儿园教育目标为指导,由教师组织幼儿所开展的活动”此外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其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保驾护航,因此以《纲要》对幼儿园教师评价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要求为参考依据,结合幼儿园游戏自身的特点,从而构建游戏评价理念。
(二)利用叙事的故事作为评价资料
幼儿作为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其表现的行为倾向、态度、兴趣点是多种多样的,在此方面学习故事评价过程中的“描述”过程,则对幼儿园游戏评价工作给予了深刻的启示。幼儿园游戏评价的内容和过程影响着评价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结果,借助学习故事的评价方式对游戏过程全面的分析和描述,最终呈现以故事形式的“叙述”评价资料,不仅可以获得幼儿园游戏的质性和解释性的信息,帮助教师、儿童、家长等深入了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态度、发展状况等,而且在点滴的“描述”过程中,关注幼儿的积极经验,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发展。
(三)课程与评价接轨
学习故事吸收了课程大纲对儿童观和教育观解读的深刻经验,课程预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故事评价的内容具有一致性。课程与评价的紧密联系,使得学习故事能够有效的评价教育活动。《指南》从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五大领域提出了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要求。故如何结合《指南》基本精神及幼儿自身及幼儿教育的特点,选择或设计出适合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幼儿园游戏的评价成为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此外《指南》中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个体发展的整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些课程实施的要点也应被吸纳入幼儿园游戏评价之中。
(四)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是学习故事中的又一特色,其结合儿童、教师、家长、社区机构等共同参与整个评价过程。儿童通过回顾和观看自己的学习故事,书写学习故事,以自己的学习故事参与评价。透过新西兰学习故事,可采取有益的借鉴,如定期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的游戏并在此过程中与幼儿、教师及其他家长分享自己的评价心得;让家长分享幼儿平时在家的游戏表现情况,帮助教师获得幼儿在不同场景或情境中游戏的表现,在帮助家长提升评价幼儿游戏能力的同时,也引领幼儿园整体的游戏评价工作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颜小燕.领悟精髓.借鉴运用—与周箐博士关于关于“学习故事”的对话[J].福建教育,2016(1):25.
[2]Brenda K Bushouse.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olicy in Aotaroa/New Zealand:The creation of 20 Hours Free programme[R].Wellington:Fulbright New Zealand.2008:25.
[3]谢芬莲.学习故事:新西兰儿童发展评价模式及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38.
[4]Margaret Carr.Assessment in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M].2001:48.
[5]周欣.黄瑾等.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观察和评价[J].幼儿教育,2012(13):12-14.
[6]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13.